針灸是我們都比較常見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越來越多人喜歡運用針灸來治療身體中的一些疾病。但無論是哪種治療方法都有許多要注意的地方,下面就來看看針灸后多久可以洗澡。
針灸屬于傳統的中醫治療方法,通過循經取穴具有疏通經絡、調和陰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針灸之后血液循環增強,同時也會出現毛孔增大的情況,一些穴位甚至會有出血和輕微的水腫,馬上洗澡的話,細胞受熱,出現更大程度的擴大,容易導致一些皮膚炎癥的發生。所以是最好不要立即去洗澡。
針灸后是會在身上留下小小的針眼的,一般是不好馬上愈合,為了防止傷口感染,需要等到4到6個小時之后再碰水,因為四個小時后針眼會基本閉合。廣義的針灸治療還包括放血療法,運用火針、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處,一般針眼當天不要碰水。
如果要洗澡,一般是指淋浴,不主張進行長時間泡澡,或者是用一些刺激性比較強的沐浴露進行過分刺激,更不主張針灸以后長時間游泳,長時間水汽刺激有可能造成寒濕之氣通過針眼進入身體,出現一些不適的情況。為確保針灸的治療效果,洗澡時要注意不要用涼水來清洗患處,溫水洗后立即用干毛巾擦干,避免寒濕邪氣入侵。同時也要注意不可用力揉搓皮膚,以免造成皮膚破損,引起感染。
另外在針灸以后需要避免風吹,特別是不要長期在空調下吹風。因為在針灸以后,身體是處于比較虛弱的狀態,這個時候身體進風了身體會變得更加虛弱,忽冷忽熱會容易讓身體變得敏感,對身體的經絡造成傷害。同時在飲食上也需要注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牛肉或者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