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傷風感冒按什么穴位
1、傷風感冒按什么穴位
風池穴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于感冒大有裨益。
大椎穴
定位: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于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風門穴
定位: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皮支,深層為第三胸神經后支外側支。
主治: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項強,胸背痛。
2、傷風感冒的病因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其起因通常因勞累,再加上吹風或受涼。風寒感冒通常秋冬發生比較多。
3、傷風感冒臨床表現
后腦強痛
即頭后部疼痛,連帶頸部轉動不靈活。
怕寒怕風
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
流清涕
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于風寒感冒;舌無苔或薄白苔,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惡寒,不發熱或發熱不甚,無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質稀,舌苔薄白,脈浮緊。
傷風感冒喝什么茶
1、姜糖茶
配方:生姜3片,紅糖適量。
用法:上2味以開水沖泡。每日1~2劑,不拘時溫服。
功效:發汗解表,溫中和胃。適用于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頭痛,咳嗽,無汗,或惡心,嘔吐,腹脹,胃痛等癥。
2、姜蘇茶
配方:生姜、蘇葉各3克。
用法:生姜切細絲,蘇葉洗凈,放入杯內以開水沖泡10分鐘,代茶飲用,每日2劑,分上、下午溫服。
功效:疏風散寒,理氣和胃。適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或有惡心,嘔吐,胃痛,腹脹等癥的腸胃不適型感冒。本方以藥代茶,味少而精,簡便實用,適于家庭保健防病治病之用。
傷風感冒吃什么食物
1、生姜
生姜性溫,味辛,具有散寒發汗、解表祛風作用,適宜風寒感冒者食用。民間常以生姜3片,紅糖適量,開水沖泡,俗稱生姜紅糖茶,頻頻飲用,汗出即愈。
患風寒感冒,喝生姜紅糖水可緩解,此時生姜就最好去皮,生姜皮有礙生姜充分發揮其辛溫解表的作用,且有止汗的作用,有悖于風寒感冒發汗的治療法則。
2、蔥白
蔥白性溫,味辛,具有調節體溫,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減少和預防傷風感冒的發生。適宜風寒型傷風感冒者食用。
患風寒感冒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
3、辣椒
辣椒大辛大熱,辛能發散,熱能祛寒,因此具有散寒發汗的功用,對于感冒風寒尤其適宜。《藥性考》中指出:辣椒“溫中散寒,除風發汗”。因此,風寒感冒食用辣椒是適宜的,而風熱感冒最好不要食用。
用辣椒和生姜熬湯喝,又能治療風寒感冒,對于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為適宜。
4、香菜
中醫認為,香菜性味辛、溫,入肺、脾經,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之功,適用于感冒、小兒麻疹或風疹透發不暢、飲食積滯、消化不良等。《食經》言其“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言其“利五臟,補筋脈,主消谷能食,治腸風”。
香菜、鮮蔥、生姜各適量。將三者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頻頻飲服,每日1劑,連續2~3天。可發汗解表,適用于風寒感冒、鼻塞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