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后總是胃痛 當心消化性潰瘍找上門
最近,長沙的李先生每次聚餐后總是胃痛,一吃飯就痛,好一會兒才緩解,就醫后,醫生稱其得了消化性潰瘍。“秋季消化性潰瘍高發可能與天氣轉涼、冷空氣使胃腸道痙攣性收縮,促進胃酸分泌、胃腸黏膜抵抗力下降有關。另外,我國素來有貼秋膘的習慣,秋季大家飲食過于油膩,消化道負擔加大,再加上天氣干燥,氣溫下降,也是誘發
最近,長沙的李先生每次聚餐后總是胃痛,一吃飯就痛,好一會兒才緩解,就醫后,醫生稱其得了消化性潰瘍。“秋季消化性潰瘍高發可能與天氣轉涼、冷空氣使胃腸道痙攣性收縮,促進胃酸分泌、胃腸黏膜抵抗力下降有關。另外,我國素來有貼秋膘的習慣,秋季大家飲食過于油膩,消化道負擔加大,再加上天氣干燥,氣溫下降,也是誘發
幽門螺桿菌(Hp)是胃癌的Ⅰ類致癌因子,明確致癌物。剛剛發布的《我國12萬人幽門螺桿菌篩查報告》顯示,受檢的12萬人群整體陽性率為40.11%。其中,10歲以下陽性率17.45%,11-20歲陽性率為27.03%;21歲-30歲,陽性率顯著上升至39.81%,31-70歲各年齡段的陽性率為39%-4
人民網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喬業瓊)新年是一年一度舉家團圓的時刻,親朋好友聚餐、暢飲,不亦樂乎。但是在集體用餐的時候,很多人還沒有習慣用公筷公勺或者分餐制,這就給了幽門螺桿菌可趁之機。“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口—口傳播、糞—口傳播、胃—口傳播等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家庭內傳播是其感染的主要方式之一,倡
目前,市場上有一些名稱冠以“牙膏”的熱銷產品,宣稱具有“抗幽門螺旋桿菌”、“通過抗幽門螺旋桿菌去除口臭”等功效。國家藥監局7日在官網發文指出,牙膏宣稱“抗幽門螺旋桿菌”缺乏科學依據。宣稱具有“抗幽門螺旋桿菌”的牙膏等產品可能添加了廣譜抑菌劑。如若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抑菌劑,可能導致口腔內菌群紊亂,不利于
“民以食為天”,吃飯除了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更是維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一天少吃一頓,可能就會沒有精神。然而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在飯桌上不注意這5個習慣,卻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健康風險,甚至誘發癌癥。不分公筷,胃容易出事作為禮儀之邦,中國人經常在餐桌上互相夾菜,不分你我,一派祥和、親密無間的氣氛。然而這
俗話說,十胃九病,這提醒人們胃作為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很容易生病,必須小心呵護。但現在的事實卻是,不僅老年人不關注胃部健康,更有許多年輕人正在肆無忌憚地糟蹋自己的胃,成為老胃病患者的“接班人”。有哪些生活習慣會傷胃?一起來看看吧。胃怕不守時廢寢忘食是不少上班族的習慣,但就是這無意間的饑一頓飽一頓,正在
最近,市場上出現一種聲稱可以抑制甚至殺滅胃癌頭號“元兇”幽門螺旋桿菌的牙膏。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多家網購平臺上均有多款抗幽門螺旋桿菌牙膏在售,每支牙膏價格從十幾元至上百元不等,還有商家稱其抗幽門螺旋桿菌牙膏專治幽門螺旋桿菌,對口腔和胃內的幽門螺旋桿菌均有作用,一支就可見效。對此,專家稱
很多人在體檢中一旦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都希望盡快清除。那么,該不該把幽門螺旋桿菌“趕盡殺絕”呢?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定為Ⅰ類致癌因子。因此,專家形成共識:如果患有消化性潰瘍、胃癌以及某種胃淋巴瘤,建議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但是,研究也發現,有些人群幽門螺旋桿菌的感
中新網上海4月6日電 (記者 陳靜)從102歲老人到出生僅40天的嬰兒,從體重逾150公斤的“超重量級”到僅3.5公斤的“最輕患兒”,上海醫學專家們解密內鏡運用“密碼”,救治病例連破“世界紀錄”。6日正在舉行的2019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吸引了來自日本、意大利、葡萄牙、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
口臭是一個讓人十分尷尬的事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中心副主任醫師趙魯卿說,常見的口臭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可能患有慢性牙周炎、急性牙齦腫痛等口腔炎癥,口腔菌群不平衡從而產生異味;二是老年人、長期節食者、長期抑郁者也會有口臭,他們的唾液腺分泌減少,口腔里厭氧菌大量繁殖;三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幽
胃病最愛纏上一日三餐不定時的上班族們,反復發作的腹痛、惡心、噯氣、反酸等癥狀,影響著工作和生活。患上胃病不能置之不理,如果情況嚴重的話,要到醫院采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覺得情況較輕,那么在日常飲食中,就需要注意對胃部的養護,以免病情加重。上班族患上胃病的原因主要有這4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黏膜損傷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活動在胃里的細菌,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很高,經常共用餐具、在外就餐等就很容易染上幽門螺桿菌。所以吃飯的時候餐具要注意消毒,盡量少吃外面的。除此之外,還可以吃一些食物來預防。大蒜和洋蔥如果想要預防或者是治療幽門螺桿菌,那么平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點兒大蒜或者是洋蔥,這兩種蔬菜都可以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