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河北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觀察
“有縣醫院大夫在鄉鎮衛生院坐診,省去我們來回趕路的辛苦,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縣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日前,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東灣鎮衛生院的專家診室,來自固安縣中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呂光正在為患者王友梅檢查膝蓋的恢復情況。前段時間,王友梅膝蓋出現不適,走路不便。正在東灣鎮坐診的呂光接診后,診斷患者為膝關節積液
“有縣醫院大夫在鄉鎮衛生院坐診,省去我們來回趕路的辛苦,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縣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日前,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東灣鎮衛生院的專家診室,來自固安縣中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呂光正在為患者王友梅檢查膝蓋的恢復情況。前段時間,王友梅膝蓋出現不適,走路不便。正在東灣鎮坐診的呂光接診后,診斷患者為膝關節積液
本報北京9月12日訊(記者吳佳佳)國新辦12日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堅持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和積極進展。“國家衛健委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以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如何增加醫療資源,優化區域城鄉布局?“看大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的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這個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間起步。研究改革的堵點在哪里,結合本地實際繼續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了深化醫改的方向、路徑和任務。為億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記者董瑞豐)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6日公布《關于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末全國重癥醫學床位(包括綜合ICU床位和專科ICU床位)達到15張/10萬人,可轉換重癥醫學床位達到10張/10萬人。加強重癥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提升重大突
“大夫,我這段時間經常打哆嗦,還心慌。”前不久,山東臨沂沂南縣辛集鎮劉莊子村村民賀紅娜來到村衛生室,鄉醫劉煥奎給她佩戴好設備,采集心電數據。不一會,衛生室收到沂南縣人民醫院反饋的診斷意見。“這是感冒發燒引起的心動過速,休息幾天就好。”劉煥奎說。“只需要3分鐘,心電圖的診斷報告就能傳回來,如果碰上心肌
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深化醫改的一項重要舉措。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圍繞科學構建、規范內部運行管理、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完善支持政策等方面,對全面推進建設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提出具體任務和工作要求。國家衛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我國餐飲業呈現出強勁復蘇趨勢。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7485億元,同比上升19.4%,增幅顯著高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餐飲消費強勢復蘇,意味著一個煙火蒸騰的中國回來了。這背后,不僅是民間活力的重新釋放,也意味著國人消費信心的持續提升。在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記者18日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獲悉,為充分發揮中醫館作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綜合服務區的重要作用,解決少數中醫館尚未配備中醫醫師的問題,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中醫館建設 加強中醫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疾病這只“攔路虎”該怎樣關進籠子?近三年來,各地不斷優化疾病分類救治措施,健全因病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優化鄉村衛生醫療服務覆蓋。國家衛生健康委12月1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工作舉措和成果。防止規模性因病致貧返貧根據全國防止因病返貧動態監測系統數據,2021年以
8月10日,在2022世界5G大會展廳里,參觀者在體驗5G網絡支持下的5G遠程醫療設備。新華社記者 張濤攝幾年沒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就診的蔣女士,發現自己來之前的擔心有點多余了。她仍記得當年有一次來就診時,被早高峰時排隊停車的景象嚇了一跳:停車場入口車輛橫著、豎著、斜著擠在一起,就診患者的車輛即使排到
【專家點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還是人民健康,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把這件事抓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應該是全黨全社會必須牢牢樹立的一個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破解衛生健康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
本報長春4月27日電(記者任爽)吉林省27日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經認真分析研判,長春市從4月28日0時起,逐步解除全市社會管控,有序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吉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寶宗在會上表示,長春市將首先放開防范區,主城區防范區的居民實行一天一戶一人出行,非必要不出主城區
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推進(大數據觀察·數說新跨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隨著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推進,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到“十三五”末,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優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徐鵬航、田曉航)在23日舉行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介紹,我國分級診療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國縣域內就診率已經達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長10個百分點。分級診療是解決“就醫難”問題的“金鑰匙”。郭燕紅介紹,經過“十三五”時期的建設和發
“截至2020年底,我國縣級醫院有1.68萬所,縣級醫院診療服務量達11.6億人次,出院人數已經超過8000萬,這個量已經占到了全國醫院總量的47%、36%和44%。可以說,縣級醫院占我國醫療資源的半壁江山,已經成為‘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目標的主戰場。”7月17日,在2021“健康中國·健康縣域
記者近日從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獲悉,該委組織開展2021年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脫貧地區縣級醫院工作。甘肅省32家三級醫院、天津市26家三級醫院以及其他省份和軍隊的5家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甘肅省58個脫貧地區的63家縣級醫院和1家療養院。各醫院確保2021年4月10日前選派支援人員全部到崗到位。甘肅省衛生健康委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中國慢病協同管理體系建設啟動大會近日于北京、杭州、鄭州、昆明四地同步舉行,共有6家試點示范單位、50家評論員單位以及1000余家觀察員單位參與。該項目致力于整合多方資源,探索相關政策的制定,建設平時與應急狀態下的慢病協同管理體系,為患者構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和醫療支持,整
“9月底前,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1至2家核酸檢測實驗室并投用”“保證縣域內一旦出現疫情流行,4天內做到縣域內核酸檢測全覆蓋……”中新網記者28日從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該省召開推進會,部署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蘇全仁表示,要科學研判當前疫情防控面臨形勢
5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回答媒體提問。連續4天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說,5月6日0時至24時,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分別為上海1例,廣東1例;無新增
1月17日,2020年全國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電視電話會在京召開。會議明確,2020年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按照“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的總體思路,通過“三加強,三提升”,努力打造優質高效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能力,激發活力,增強基層衛生
日前,陜西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陜西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藺全鎖在會上介紹該省健康扶貧工作開展情況。據介紹,陜西省因病致貧戶較2016年減少13.83萬戶,3年來共救治貧困患者59.47萬人,貧困人口住院醫療合規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0%以上。據介紹,該省實施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3年提升計劃,20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醫療保障局聯合召開廣西健康扶貧工作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自2016年以來,廣西健康扶貧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區112.13萬名貧困患者得到診療服務;586.3萬貧困人口得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據介紹,廣西在原有醫療保障政策基礎上,建立兜底保障機制,建檔立
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中醫藥產業一直致力于創新機制,加強為民服務,近年來通過醫共體、一站式服務等建設,方便群眾中醫就診,為中醫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打下基礎——“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最近成為中醫藥產業熱議的話題。先是全
日前,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醫療保障局印發《關于支持社會辦醫療機構參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建設的若干意見》,允許社會辦醫療機構作為牽頭醫院組建醫共體,支持非營利性社會辦醫療機構作為成員單位加入醫共體。《意見》指出,社會辦醫療機構作為醫共體牽頭醫院,原則上要求為二甲以上非營利性綜合醫院或中醫醫院;采取理
國家衛健委推廣“銅陵經驗” 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 6月26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秘書處、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在安徽省銅陵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綜合醫改試點省典型經驗。建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整合型服務體系在銅陵,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看到,針對基層能力不足、“重醫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