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騙網,守好“養老錢”
近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披露了以“投資養老”、“以房養老”等名義,對老年人實施金融詐騙的套路。近年來,銀發經濟引來眾多投資者的眼光。可在一些人眼中,所謂老年人的錢好賺,只是因為老年人好騙。他們不是通過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讓老年人甘心情愿地掏錢,而是通過各種編排好的話術、通過一個
近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披露了以“投資養老”、“以房養老”等名義,對老年人實施金融詐騙的套路。近年來,銀發經濟引來眾多投資者的眼光。可在一些人眼中,所謂老年人的錢好賺,只是因為老年人好騙。他們不是通過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服務,讓老年人甘心情愿地掏錢,而是通過各種編排好的話術、通過一個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投資養老、以房養老等名義進行虛假宣傳,實質是非法吸收社會資金,擾亂金融秩序,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昨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2021年第三期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風險防范意識,遠離非法金融活動,保護自身權益。手法一以投資養老為名詐騙養老錢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投資養老名義
騙子們的膽大和招搖,反襯出基層治理的松懈。日前,央視曝光了中安民生的“以房養老”騙局。許多老人參加了這家公司的“以房養老”項目,事后發現,他們的房子被抵押給各種小貸公司,有的老人背負了300余萬、年息高達24%的貸款。他們因此不斷被貸款公司威脅,逼他們趕緊賣房還貸。今年3月,受騙的老人們選擇報案,警
一些“以房養老”欺詐案例表明,部分“以房養老”騙局背后都有套路,甚至具有明顯的“套路貸”犯罪特征。“以房養老”騙局與“套路貸”犯罪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有關部門應厘清“以房養老”騙局的犯罪特征,并參考打擊“套路貸”犯罪的司法實踐,及時出臺法規嚴打“以房養老”欺詐犯罪。近期,打著“以房養老”幌子騙取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