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標簽難辨“真容”
“勞駕,您幫我看看這牛奶的生產日期在哪兒?是幾號生產的?字兒太小我看不清……”你逛超市時是否遇到過老年人這樣的求助?是否看到過帶著放大鏡購物的老年人?作為線下實體百貨消費的“主力”,不少老年人購物特別是購買食品類商品時,部分預包裝商品上難以辨認的食品標簽成了他們選購商品的絆腳石。針對老年人普遍反映的
“勞駕,您幫我看看這牛奶的生產日期在哪兒?是幾號生產的?字兒太小我看不清……”你逛超市時是否遇到過老年人這樣的求助?是否看到過帶著放大鏡購物的老年人?作為線下實體百貨消費的“主力”,不少老年人購物特別是購買食品類商品時,部分預包裝商品上難以辨認的食品標簽成了他們選購商品的絆腳石。針對老年人普遍反映的
“用打折的價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最近,許多年輕人對臨期食品很是“上頭”。某社交網站上,“我愛臨期食品”小組的參加者已達3萬余人。更有相關網店,經營不到兩年,已有六七十萬粉絲。臨期食品一直是個頗為尷尬的存在,說它不能吃吧,都在保質期內,口感品質并不差;說它能吃吧,在貨架上確實沒啥競爭力。最后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