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臨床醫護人員積極應用AI技術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張素)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重點關注人工智能(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與影響。報告發現,中國臨床醫護人員在AI技術應用方面展現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積極性與準備度,為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基礎。《未來醫生白皮書(2024)》由愛思唯爾發布。本次報告通過線上調研方式,
中新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張素)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重點關注人工智能(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與影響。報告發現,中國臨床醫護人員在AI技術應用方面展現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積極性與準備度,為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奠定基礎。《未來醫生白皮書(2024)》由愛思唯爾發布。本次報告通過線上調研方式,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領銜,共53名專家參與撰寫的《抗新型冠狀病毒小分子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發布會7日在廣州舉行。鐘南山指出,隨著JN.1新冠病毒變異株等出現,抗新冠小分子藥物的研究還需要繼續往前走。據介紹,《共識》基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并結合我國對新
醫療人工智能(AI)最受“吹捧”的承諾之一,就是它們能夠幫助人類臨床醫生更精確地解讀X光和CT掃描等圖像,從而作出更準確的診斷報告,增強影像科醫生的表現。 但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嗎?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的合作研究表明,使用AI工具進行圖像解讀的效果,似乎因臨床醫生而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自己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想出合適的措辭,這令我們擔憂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老年癡呆癥,或者存在認知功能衰退。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說話速度快是大腦健康一個更重要的指標,而說話速度慢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 這是首個考察健康成年人的自然說話速度與大腦健康差異的研究
“你們救了我的孩子,謝謝你們!”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超聲診斷科里,一位7歲小患者的父母,正激動地向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超聲診斷科主任醫師李軍表示感謝。日前,這位小患者因肝臟不明占位性病變從喀什遠道而來就診,在各項檢查難以明確診斷的情況下,李軍采用臟器聲學造影新技術作出判斷:腫塊是肉瘤
“現在的檢驗醫師日常工作就是檢驗和報數,沒有機會參與到臨床診療中去,很難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多技術支持,這也不利于我國檢驗醫學的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尚紅呼吁,設立5年制本科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注重該專業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同時,鼓勵檢驗醫師深入參與臨床診療
病理診斷常被稱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可為病患的診斷、治療與預后評估提供可靠的依據,也是目前公認的疾病最終診斷。拿到病理報告后,往往有一些很重要的注意事項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屬忽略或忽視,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通過總結實際工作中的經驗,我們將拿到病理報告后的注意事項歸納為以下三
近日,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學齡前兒童愛挑食與便秘等如廁難題存在顯著關聯。研究領導者馬克·菲什拜因博士帶領團隊,對66名3~5歲、有便秘癥狀的兒童進行了大腦感覺處理模式的評估,以研究兒童神經敏感性與如廁行為的相關性。結果發現,有習慣性便秘的學齡前兒童普遍對感官刺激的反應比較強烈,這些孩子更容易嘗出食物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有益長壽。美國心臟病學會第68屆年度科學會議上公布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天健步走(快走)可使70歲的人活過80歲的幾率翻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員謝默斯·惠爾頓教授及其研究小組對6500多名70歲以上參試者18年間的醫療記錄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人員要求參試者定期在走步機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