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酶Q10要不要補,聽聽醫生怎么說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牽頭的科研團隊與合作者通過利用引導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合成輔酶Q10的水稻新種質,將豐富輔酶Q10的食物來源,相關科研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上。盡管人們可以通過日常膳食來補充輔酶Q10,但天然飲食中輔酶Q10的含量通常較低。相應補劑的研發極大補充了人們獲取輔酶Q10的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牽頭的科研團隊與合作者通過利用引導基因編輯技術,創制了合成輔酶Q10的水稻新種質,將豐富輔酶Q10的食物來源,相關科研論文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上。盡管人們可以通過日常膳食來補充輔酶Q10,但天然飲食中輔酶Q10的含量通常較低。相應補劑的研發極大補充了人們獲取輔酶Q10的
中新網上海1月24日電(記者 陳靜)在為患者解除病痛的過程中,醫生也需要不斷成長。 記者24日獲悉,上海的醫療機構正探索開展多元化人才評價,為醫教研齊頭并進的復合型、特別擅長臨床技能的“工匠型”、精于科學研究的科研型醫務人員提供不同培養路徑。這不僅拓寬了職業發展通道,更激發了內驅力,使醫務人員能
與疾病的戰斗,從來不是某位醫生“單打獨斗”就能取得勝利的過程,小到吃一片藥,大到“手術+放化療的綜合治療”,凝聚了不同亞專業的醫務人員專長與智慧。應運而生的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即多學科會診,是由多學科資深專家以共同討論的方式,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過
中新網上海9月28電(陳靜 鄧天)藏族小伙次仁(化名)13年來備受食管狹窄折磨,甚至呼吸困難,不能吃飯和說話。記者28日獲悉,上海市胸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亞專科主任李志剛團隊,用一臺高難度的高位氣管食管瘺修復重建手術,讓他重新擁有正常的生活。2008年,次仁誤食了一顆紐扣電池,在當地醫院接受異物
中新網上海4月19日(記者 陳靜)記者19日獲悉,中國專家率先以“去化療”模式————“國產免疫藥”聯合“國產靶向藥”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打破了國際慣用的治療標準和思維模式,為晚期肺癌患者帶去全新的治療選擇。據悉,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團隊開展的相關臨床研究項目取得最新成果。中國醫學
中新網上海11月13日電 (記者 陳靜)在中國,肺癌是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每年肺癌發病人數眾多。中華肺癌學院院長,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1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往,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往往不到一年,然而現在很多患者憑借新的治療方式活過了八年,甚至十年;未來,我們有信心將肺癌變成‘慢
中新網上海9月28日電 (陳靜姚君)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眾多,許多冠心病患者發病前并無明顯癥狀。幫助患者盡早高效地發現心臟“隱患”是醫生們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記者28日獲悉,上海的醫療機構率先探索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并全面升級掃描技術,冠脈CT總體等候時間縮短了90%;掃描技術的升級大幅減少了患
中新網上海9月7日電 (陳靜姚君)建立符合中國人群特點的肺癌篩查“高危指標”;打造肺癌防治全程閉環醫療服務鏈;權威專科醫院與社區衛生中心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記者7日獲悉,上海正探索建立慢病分級診治新模式,率先打造慢性病防、治、管融合的“樣板”,助力完善公共衛生體系。肺癌是當今世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惡性
中新網上海9月1日電 (記者 陳靜)器官天生異位,心臟長到了右邊,還患上了房顫,該怎么治療這樣的“異心人”?上海市胸科醫院1日披露,該院心內科副主任、房顫亞專科主任劉旭教授團隊成功救治了這樣一位特殊患者,努力探索完成了相關手術。據悉,這樣的手術世界范圍內尚未見報道。術后兩天,患者唐先生康復出院。劉旭
中新網上海8月31日電 (陳靜 鄧天)人體的心臟就像一個發動機,如果動力越來越弱,人就會出現心動過緩、心力衰竭。目前,植入起搏器是治療這類患者,提升其心臟動能的最有效方法。記者31日從上海市胸科醫院獲悉,該院專家相繼為兩名復雜心臟瓣膜病患者成功置入如同“膠囊”大小的Micra無導線起搏器。與被放置在
現代醫療手段層出不窮,專家預言—— 肺癌有望成為慢性病 說起胸部腫瘤,尤其是發病率和死亡率都位居榜首的肺癌,人們總是“聞之色變”。本周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上海市胸科醫院舉辦了一場“讓肺癌無處可逃”的宣講活動,邀請了13位生存超過5年、10年甚至更長的中晚期肺癌患者來到現場分享經驗。60多歲的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