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氣寒冷,干燥,容易生病,冬天要注意養生,冬天養生吃什么好呢?
冬季適合吃的9種蔬菜。
1.土豆
馬鈴薯,為茄科植物馬鈴薯的塊莖,別名馬鈴薯、山藥蛋、洋山芋,能益氣健脾,緩急止痛,通利便。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土豆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吃后可刺激腸道蠕動,能緩解便秘。
鳳菜中含有豐富的非血紅素鐵,但與肉類相比,其利用率較低。而土豆中維生素C含量較豐富,其可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并且土豆所含的維生素C比較耐熱。所以土豆和菠菜一起吃,是很好的補鐵途徑。
2.芋頭
香芋富含淀粉,營養豐富,還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鈣、磷、鐵等。柔軟、易消化、健胃的芋頭,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更適合嬰幼兒和中老年人秋吃。
在藥用方面,芋頭也有一定的地位,它性平味甘,有調中補氣、消腫散結的功效,《滇南本草》說,芋頭用于食療,可治中氣不足,久服能補肝胃,添精益髓,豐潤肌膚。民間用芋頭水煎或熬成粉,可以治療胃部疼痛,痢疾,慢性腎炎。芋頭的莖葉也有解毒療瘡功用,可用于治療蛇蟲咬傷、無名腫痛;花可治療痔瘡等病癥。
3.紅薯
紅薯中含有維生素A、B、C、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余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
冬日吃一些紅薯,可以保持血管彈性,而且紅薯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刺激腸道,增強蠕動,通便排毒,尤其對老年便秘有很好的療效。另外,有研究顯示,紅薯有很好的抗癌作用,效果列抗癌食品首位。
4.冬筍
提到冬筍,不少人會直搖頭:“吃一餐筍,刮三天油,實在是沒啥吃頭。”其實冬筍的營養價值很高,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美譽。
與春筍和夏筍不同,冬筍“低調”地在地下生長,尚未破土而出,營養價值更高。冬筍富含多種蛋白質和氨基酸,配以各種肉類烹飪,不僅味道鮮美,而且清熱油膩。另外,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于消化。
5.牛蒡
以“東洋參”而聞名的牛蒡,其肉質根部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而牛蒡茶近年來也多受追捧。
牛蒡纖維能促進大腸蠕動,降低體內膽固醇,減少體內毒素和廢棄物的積累,具有預防中風和胃癌、子宮癌的效果,能治療熱感冒、喉嚨腫痛、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種疾病,抗癡呆癥,促進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
6.山藥
它不但有“吃神仙”的美譽,而且還有“吃神仙”的功效。本品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粘液蛋白、維他命和微量元素,可有效阻止血管壁中的血脂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它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合用,以治療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之癥。
7.蘿卜
《本草綱目》中說蘿卜能“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民間也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蘿卜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卜中還含有礦物質和蛋白質。蘿卜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反而更有利于鈣的吸收。蘿卜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于體內廢物的排除。
白蘿卜中含有芥辣素,有一定的消炎清熱作用。冬季若是貪吃狗肉上火,出現嗓子痛,鼻塞等癥狀,可適當吃些白蘿卜來緩解癥狀。另外,白蘿卜還含有木質素和多種酶,具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作用;白蘿卜中富含礦物質,有助于人體提高免疫力,預防凍瘡等疾病。
8.蓮藕
蓮藕既是一種常見的食材,也是一種藥用價值非常高的食材。藕片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成分。
蓮藕味甘,性涼,主補中焦,養神,益氣力。煮熟后的蓮藕是溫性的,可以健脾開胃。將蓮藕搗碎與米煮粥飯食,使人強健,蒸食也好。吃火鍋時放點蓮藕還能寒涼互補。
9.苤藍
苤藍是甘藍的一種,學名叫球莖甘藍。所含的維生素C含量極高,還含有大量的鉀,而維生素E的含量非常豐富。苤藍維生素含量很豐富,特別是鮮品絞汁服用,對胃病有治療作用。它含有維他命C等,有止痛生肌的作用,能促進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
海藍所含的維他命C每100g高達76mg,還富含維生素E,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含微元素鉬,能抑制亞硝酸胺的合成,因此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國醫認為它還具有止咳化痰,清神明目,醒酒降火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