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專家指出,克服“秋乏”應該從調節(jié)人體規(guī)律入手。糖尿病人在日常起居作息上做有針對性的合理調整,包括起臥、飲食、運動等。
秋季是這種氣象條件變化顯著的季節(jié)。一方面,與夏季相比,秋天的氣溫和濕度有所降低,氣壓則有所升高,這會影響人體細胞的攝氧量;另一方面,秋季也是天氣變化比較大的季節(jié),冷暖空氣時常交替入侵。氣象要素變化比較劇烈和頻繁,最易引發(fā)較為嚴重的“氣象過敏癥”。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叫“春困秋乏”,當秋高氣爽、氣候宜人時。許多人都感到四肢無力、昏昏欲睡、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這些“秋乏”表現也被稱為“氣象過敏癥”。嚴重的還會有頭痛眩暈、注意力不集中、困倦乏力、抑郁焦慮、失眠多汗等等癥狀,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為何會出現“秋乏”情況呢?氣象專家稱,這是因為天氣發(fā)生變化時。氣溫、濕度等氣象要素的刺激通過皮膚反映給人的下丘腦,下丘腦又支配腦垂體來調整人體內分泌功能,保持天氣變化前后的生理平衡;當天氣變化劇烈時,人體需要適應的時間不能滿足,就會出現“氣象過敏癥”。
糖尿病人如何應對“秋乏”?
許多糖尿病人誤認為“秋乏”可用不動,或多睡來克服。并這不是消除“秋乏”的方法。
那么,如何克服“秋乏”呢?養(yǎng)生專家指出,克服“秋乏”應該從調節(jié)人體規(guī)律入手。糖尿病人在日常起居作息上做有針對性的合理調整,包括起臥、飲食、運動等。
養(yǎng)生專家特別提醒說,入秋后,人們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同時保持營養(yǎng)平衡,盡可能避免“氣象過敏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