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中醫認為,重陽節氣后,氣候逐漸轉涼。陽氣由升浮逐漸趨于沉降,生理功能趨于平靜。陽氣逐漸衰退,是易發病的時令,因此應注意養生,你知道這個時節如何養生更健康嗎?
1.注意飲食
重陽節前后,“秋燥”明顯,由于“秋燥”的影響,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鼻炎等,這時候要清淡飲食,多喝水來預防秋燥,建議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
老人的消化系統較弱,建議老年人秋季喝粥,既可以減輕腸胃負擔,也能促進消化。粥里加入一些養胃健脾、滋陰潤燥的食物,可以起到養肺潤燥的效果。
2.早睡早起
秋季養生要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如果秋季適當早起,便可減少或縮短血栓形成的機會。對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午后小憩,約一個小時,還能減少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3.注意保暖
重陽節前后,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要注意及時添衣保暖,增強體質,防止感冒發生。
4.經常泡腳
俗話說“天天洗腳,勝過吃藥”,相比于其他地方,腳部的血液循環較差。而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起到保健作用。
泡腳時水溫要控制在50℃以下。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泡腳后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熱的時候揉揉腳底。
5.運動
秋高氣爽,是戶外鍛煉的好時機,但是要注意不能劇烈運動,也不要運動量過大。要根據自身體質情況和身體狀態,選擇適宜的鍛煉方式。如散步,打太極、廣場舞等。
重陽佳節,有登高望遠的習俗,對老年朋友來說,登山不僅能鍛煉身體,增加心肺功能。更有陶冶情操,舒緩郁悶情緒的作用。不過,患有關節炎、骨質疏松等疾病的老年朋友要盡量避免登山等消耗較大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