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在春夏季節交替的時節,多發性疾病也在慢慢滋生。這個時候,氣溫逐漸升高,加之空氣潮濕、氣候多變等因素使腸道傳染病、紅眼病及皮膚真菌病等季節性疾病極易發生。此時由春到夏的過渡非常重要,春夏養生勢在必行!
中醫養生很注意時節,不同時節的養生方法也不同,“秋冬養陰,春夏養陽”是季節養生的主要原則,那么,在春夏交替的時候該如何養生呢?
飲食養陽
春夏季節正是大自然氣溫上升、陽氣逐漸旺盛的時候,此時養生宜側重于養陽,才能順應季節的變化。—般而言,根據春天里人體陽氣生發的特點,可選擇平補和清補飲食。如選用溫性食物進補,往往會出現助陽生火的弊病。
平補的飲食適合于正常人和病弱的人,如蕎麥、米仁等谷物,豆漿、綠豆等豆類,蘋果等水果,還有芝麻、核桃等。長期食用,一般無不良影響,就是陰虛、氣虛、陽虛、血虛的人也可食用。清補的飲食是指用食性偏涼的食物熬煮的飲食,如梨、蓮藕、薺菜、百合等。
飲食養陰
可根據自己陰虛內熱的體質狀況,進行靈活的營養和飲食調理。陰虛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也易在春天發作,飲食上可采用蜂蜜療法。
陰虛內熱的體質者,可選大米粥、米仁粥、赤豆粥、蓮心粥、青菜泥、海蜇、肉松、腐乳等食物,切勿食用大甜大膩、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以此可消火,改善怕熱的感覺。病中或病后恢復的陰虛者應以清涼素凈,味鮮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幫助胃口恢復。
飲食養脾
中醫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病癥。多吃酸味的食物,會使肝功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
此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山菜其生長期早于一般蔬菜,而且富含維生素,可食用以補充一般蔬菜的不足。
飲食養腎
春天這個舒爽的季節,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進行養腎與調理的好時機。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調理,飲食以清淡甘味為主。建議食用蔬果清淡食品,如山竹、蓮藕、薏仁、黃瓜及香瓜等。
飲食養氣
中老年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春季陽氣升發,人體之陽氣亦隨之而升發,此時老年慢性氣管炎患者為扶助陽氣,在飲食上也須注意。
忌食海鮮、油膩食物。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蔥、蒜等,及過甜、過咸食物也宜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加重病情。
飲食除濕
春季濕重體質相當常見,男女老少都能見到,僅是表現輕重不同而已。其臨床特征是舌苔膩,或厚或薄,或白或黃,尤其是舌根部較為明顯。除此之外,此型人形體胖,眼瞼似腫非腫,口雖干而不思飲,四肢乏力、頭重如裹、胸悶不適、胃口不開。
冬瓜湯
冬瓜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滲濕、滑痰排膿、利水消腫的功能。
冬瓜500g,洗凈,取出瓤與籽,切下皮。將皮和籽與冬瓜一起煮熟。只吃冬瓜與湯。
春夏時節注意養生,舒舒服服完成春夏之交的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