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的開幕,又掀起了一輪運動健身的熱潮。運動后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肌肉酸痛的情況,酸痛時是否可以繼續鍛煉?又該如何緩解酸痛?為此,人民網記者采訪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沈皆亮。
“很多人有過運動后出現肌肉酸痛的經歷,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被稱為延遲性肌肉酸痛,常在開始一項新的運動項目或運動強度突然增加后一段時間內出現。”沈皆亮介紹,延遲性肌肉酸痛會導致關節活動幅度減小、肌肉收縮力量減小,有觸痛感。延遲性肌肉酸痛一般出現在運動后12至24小時,24至48小時達到高峰,3至7天可自行緩解并消失。
那么,酸痛情況下還可以繼續鍛煉嗎?沈皆亮表示,對于大部分情況來說,視酸痛程度來看,需要給肌肉足夠的休息時間。較大的肌肉群一般需要72小時甚至更多時間來恢復,小的肌肉群需要24至48小時,并且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營養。
“運動后,出現肌肉酸痛可以選擇肌肉放松技術進行緩解。”沈皆亮說,肌肉放松技術可以放松肌肉、緩解肌肉痙攣、改善局部代謝。比較有效的肌肉放松技術包括以下幾種:
靜態牽拉。牽伸運動中活動比較多的肌肉,直到感覺完全繃緊,保持15至30秒即可。靜態牽伸能夠放松肌肉,有助于緩解身體的僵硬和疼痛感。
按摩。操作時四指并攏,拇指分開,手成鉗形,將掌心及各指緊貼于酸痛肌膚上,拇指與四指相對用力將肌肉略往上提拉,沿向心方向作旋轉式移動。
熱敷。發生延遲性肌肉酸痛時,可以選擇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加快代謝,緩解癥狀。
沈皆亮提醒,當出現嚴重肌肉酸痛或者關節腫痛,且以上肌肉放松方法不能緩解時,要及時到醫療機構求助專業醫務人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