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健身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健身方式,這看似簡單的運動方式,里面卻蘊含著眾多的學問。很多想走路減肥,卻不知錯誤的走路方式不但不能減肥還能傷害身體,那到底該怎么走路呢?走路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呢?
別人的路未必適合自己,自己的路別人也無法效仿。中醫認為,人走路時候全身經脈都跟著一起運動,不僅可以活動全身關節,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鍛煉大腦皮層等,可以使腦細胞更加活躍,預防多種疾病。
1.上體伸展
上體筆直,下巴前伸,高抬頭,兩肩向后舒展。這樣,脊柱伸直,輕微呼吸時,腹部稍有起伏。
首先,下巴突出、抬高頭,氣力充實。其次,兩肩向后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氣。
需要指出,即使兩肩向后拉,也不要有意用力向后拉,而是自然向后。脊柱伸直后,就可調整全身的姿勢,并使身體維持平穩。無論用多大勁走,都要采用這種姿勢。輕微呼吸時,腹部略有起伏。
最后一點,在走時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這樣有利于邁大步,而且腿部有從后面反彈過來的感覺。這種姿勢走起來很帥,易于堅持。
2.伸直膝蓋
展開膝蓋,并非僵硬、不靈活,而是使伸直的膝蓋在不受力的情況下行走。膝關節伸直了,步伐變大。大步走必須伸直膝蓋。至于步幅到底多大,應使你覺得舒服為好。
伸直膝蓋有個竅門。伸直膝蓋走時,上體稍向前傾,好像要倒下來似的。后腿蹬,這樣前腿膝蓋自然伸直,步子也邁得大了。此外前腳向前邁出時,同一側腰也好像向前運動,腰與腿要有效配合。
3.腳向正前方邁
上體伸展,膝蓋伸直,走起來腳自然向前邁。在這個過程中,關鍵是后腿要伸直。腿伸直,膝蓋伸直,前腳自然向正前方邁。
前腳向正前方邁出,腳的內側足跡形成一條直線。一般人們總覺得腳尖多少有點向外撇。有時為追求速度,向外撇點很有必要。有的人慢步時也腳尖外撇,俗稱八字腳,這樣走較穩定。
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和后腳重心轉移是有一定關系的,當腳跟著地,身體重心在整個腳掌上滾動,由腳跟移向腳尖,后腳以第一、第二和第三腳趾為中心踢出,形成前腳向正前方踏出的動作。腳掌的其余部分發揮彈力的作用,使步行圓滑、流暢。步子邁大了,你就能掌握昂首挺胸,有韻律走的要領了。
4.擺胳膊
擺胳膊對走也很重要,時常會看到一些人,走路時,兩手插在衣袋里。這種走法不對。這樣走兩肩收攏,走起來松松垮垮。
胳膊擺得好壞,還要看手與腳的動作是否同步。因為在走這個動作中,手與腳,或者說胳膊與腿有密切關系。
胳膊與腿的動作也是相互關聯的,右腳向前邁出,左手向前擺。其中,特別是當膝蓋伸直,腳向正前方邁時,與腳的動作相對應,胳膊自然擺出。
如果擺的比肩還寬,膝蓋易彎曲。擺動時,大拇手指似觸非觸衣服為佳,在不受力的狀態下,胳膊擺動時,肘部分自然伸與折。
正確的走路姿勢讓人看起來更有精神,身體也能夠充分的得到鍛煉,本來一天就很辛苦,千萬別讓自己的路白走,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式才行。
熱愛健身的女性正在變得越來越多,都以擁有迷人的馬甲線而自豪。但是廣大熱愛健身的女性對一些女性健身常識還不是很了解。正確的女性健身方法又是怎樣的,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看。
1、害怕“男性化”
女性前往健身放多是為了練出迷人的曲線,很多人害怕舉得過重,最后練出像男人一樣的肌肉。其實是我們杞人憂天了。

你的肌肉不會因為你握著跟iPhone一樣重的啞鈴在做彎舉、推舉、深蹲而生長,你只是在做無用功。跟10公斤和12.5公斤的啞鈴打個招呼,從此以后你要學會和它們相處;之后你要舉起15公斤和20公斤的啞鈴。學會找到力竭的感覺,讓你的極限在每組8~15次之間。
不要再說那句話了“我不想變得大只。”除非你是那一億分之一的例外,除非你有如此高的睪丸酮素水平,那么馬上開始舉鐵,你不用擔心突然從那你的耳朵或是哪里長出肌肉來。不用擔心你的肌肉超過你的理想審美高度。除非你有意的喂養它們。肌肉不會憑空生長,你必須有充足的碳水和蛋白質供養它們。這就是為什么男人們除了舉重還要吃雞胸肉、牛排、魚肉、蛋白粉...而且一天五到八餐。如果你不這么吃,你別想變得“太大只。”
2、擔心用力時表情太丑
來到健身房很多女性仍然放不下她們淑女的架子。當你想要擁有迷人的身材時,力量區是你不得不涉及的一片區域。
我從沒有在健身房看到哪個女性在舉鐵時表情猙獰,更別說發出叫聲了。如你所知,想要構建肌肉,會有一些不適,它會有些痛苦,你會為此付出一些代價,比如你淑女的形象。開始的幾個也許你還能保持優雅的表情,當隨著逐漸力竭,即使重量適當你也會痛苦不堪,最后伴隨著狼狽和丑陋的表情完成最后一個。
什么?你不想這樣?好吧,你可以離開力量區了。你可以向凹凸有致的身材告別了。我還沒有見過哪個身材好的人在做力量訓練時也一直美美的呢。其實真正懂得健身的人是不會覺得你的表情丑的,之后的你也不會覺得自己的表情難看。那些嘲笑你表情猙獰的人最后只能羨慕你的好身材!
3、腹肌崇拜
很多女生把練出“馬甲線”當做自己健身的一個重要目標,甚至有的女生在一些健美圖片的刺激下想要練出輪廓明顯的六塊腹肌。于是很多女生在健身房里的主要任務就是腹部訓練??墒?,我真的不想打擊你們那。每個人都有六塊腹肌的——只要你的脂肪含量夠低,它們就會顯露出來。
即便你想要擁有更加明顯的腹肌線條時,每周幾節合理的訓練課配合上抗住腹肌訓練后,基本上你就可以做到了。
4、腹肌訓練時負重過大
在錯誤1中,我跟你說過,要學會適應大的負重。但是腹肌訓練是個例外。出于某種想當然的原因,女生在做腹肌訓練時會喜歡負重,比如在胸前抱一個啞鈴或者小杠鈴片。她們覺得,有負重的訓練會讓她們的腰腹看起來更加緊實。事實上,那只是你想當然的想法。腰腹的肌肉對于負重的增加的反應要敏感的多。如果你想讓你的腰像樹樁一樣,那就繼續負重練腹吧。
如果你想要你的腰肢變成蜂腰,那就放棄大的負重,像上一條那樣建議你的“每周拿出幾節訓練課,做3到4組每組15到20次的抗阻腹肌訓練”。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鍛煉你腹部兩側的肌肉時就更不要負重了。當然你想要粗壯的腰腹可以在做側平板抬起時掛倆啞鈴,否的的話一周做幾次側平板抬起就夠了。
1.防心臟病
步行鍛煉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著名心臟病學家懷特博士就首創了以走路作為心臟病和心梗病人康復治療的方法。
2.防大腦萎縮
研究表明,保證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不僅可以增加大腦體積,還能有效預防大腦萎縮、老年癡呆,也會讓記憶力出現問題的幾率降低50%。
3.防糖尿病
其實控制糖尿病并不難,若能一星期堅持3天,每天在30分鐘內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發病率就可降低25%;每周堅持4天,可降低 33%;每周5天,則能降低42%。
4.防下肢靜脈血栓
步行的過程就是雙下肢肌肉收縮、舒張,這就如同液體泵一樣,使血液由肢體遠端回流到心臟,而且足踝部充分活動,避免下肢靜脈血栓。
5.減少頸椎病
步行并伴以抬頭挺胸、頸部后伸、肩背肌肉活動,有助于緩解長期伏案導致的頸肩背部肌肉、韌帶、關節的疲勞,對于預防和治療頸椎病具有明顯的效果。
6.有益腸胃
走路使肺的呼吸量加大,增強肺功能,促進腸胃蠕動,增強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
目前,世界上正在掀起一場行走革命。在很多國家,人們已經把行走作為21世紀人類獲得健康、長壽、幸福的健身法寶。盡管具體方法各異,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健步走,行走運動越來越深入人心。
據調查,人們平常走路的速度、姿勢都太隨意,只有6%的人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也就是說,還有94%的人平時白走路了。
正確地走路是,上體伸直,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過于用力,心情舒暢,步伐輕松,颯爽英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下面將正確走法歸納為四個要點。重要的是四個方面的動作要協調成一個動作。
這些人群走路得多加注意
一、體弱者每小時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則達不到強身健體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開,全身活動,才能調節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而且時間最好在清晨或飯后進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時以上。
二、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鐘散步。每分鐘走80米為宜,每次半小時,會收到較好的鎮靜效果。
三、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過快,以免誘發心絞痛。應在餐后1小時后再緩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時。長期堅持可促進冠狀動脈側支循環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謝,并減輕血管硬化。
四、糖尿病患者行走時步伐盡量加大,挺胸擺臂,用力甩腿,時間最好在餐后進行,以減輕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時或1小時為宜。但對正在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避開胰島素作用的高峰時間,以免發生低血糖反應。行走一般選擇在餐后半小時,而且活動時間也不要超過1小時。
五、高血壓病患者步速以中速為宜,行走時上身要挺直,否則會壓迫胸部,影響心臟功能,走路時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緩沖作用,要前腳掌著地,不要后腳跟先落地,因為這樣會使大腦處于不停地振動,容易引起一過性頭暈。
結語:走路的好處很多,現在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走路健身的大部隊了,然而還有很多年輕人卻依然沒有健康養生的觀念,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都能夠多走走。養成健康生活的好習慣。
延伸閱讀:健身運動 這些理由讓你不得不走路怎么走路 你的走路方式正確嗎健身常識 怎樣走路才算鍛煉老婦拾柴不穿鞋 赤腳走路健體消百病強身健體方法多 走路也能防疾病從走路姿勢看出你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