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許多對剩女的批判,然而女人不應該被這些剩女的批判所影響,一定要找一個你發自內心崇拜的人,否則就是一生悲劇的開始。

剩女
昨晚和在美國教音樂的閨蜜聊天,說起目前中國人喜歡給某群體貼標簽的毛病,我倆不約而同地認為,“剩女”是最土、最過時、最惡心的一個標簽了。
還記得我剛結婚那會兒,被好幾個來路各異的男女這么問:為什么這么早結婚啊?是不是怕剩下?
現在想來,我當時的回答還真是禮貌謙和有容乃大呢,我說:我結婚是因為想和對方長期在一起。他又碰巧出現得早。沒別的。
其實我心里想說:您后腦勺怎么還梳著清朝人的長辮子呢?您也太土了!
我今天不想分析社會問題,只想談談個體感受。沒錯,一切社會現象都有深層的社會根源,不過,我仍然想為女同胞們說兩句。
1、催婚的大多是大媽?;蛘叽髬屗季S的女人。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今兒早上看到原配拿汽油燒死了小三的新聞之后,我就又“呵呵”了。多么慘烈的人間鬧劇,最爽的莫過于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進退兩難左右不逢源的局面結束了,他最多傷感個半載,誰也攔不住人家重新追求幸福的腳步。
其實大媽催婚也是女人為難女人的另一種。她們打著“關心你”的名義,企圖把她們的價值觀套在你脖子上。就好比一群端著油漆手拿刷子的裝修工,突然闖入你家,說你的房子不能住了,要重新開始生活,然后把房子刷成她們想要的樣子。不過最后,還是得你自個兒進去住。然后冷暖自知。
大媽效應就是這樣深深淺淺左左右右地滲透在你的生活中,用一句話、一個問題、一個關切的眼神,改變著你自己的節奏。她們表現出的“過來人”的經驗與“救苦救難”的情懷,讓你不能拒絕。
可悲的是,很多女孩真的倒下了,覺得自己的光芒仿佛真的被時間給抹淡了。如果遇不到心心相印的那個人,“剩下”又是人生大罪,就湊合了吧。也許日子真是能“湊合”過下去的呢。
大媽們笑著,滿意地散去了??赡憬酉聛淼拿恳惶?,是狂歡節還是蹲監獄,沒有人能為你負責。再看看她們自己,是關起門來哭,還是被婚姻折磨地疲憊不堪,你也無從知曉。
北上廣的女孩們是“被催婚大戶”,過年一回家,耳根就不得清凈。這里我想說一句:姐妹們從家鄉來到了北上廣,自然為了開點眼界,長點見識。對長輩要尊重,但價值觀千萬別被家鄉的大媽們拖回去了。
看到網友一句留言說:那些總愛催婚的女人,孰不知,她們自己在婚姻生活中過得像狗一樣。根本沒你幸福。
雖然偏激,不過也有道理。道理就是兩句話:a、沒有人可以設計別人的幸福;b、沒有人可以承擔影響別人的后果。
2、婚姻只是一種有可能帶來快樂的選擇。
女性經濟獨立之后,婚姻就不是人生的必選項了。

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離不離婚,都是女性的選擇題。每道都可以選。沒有人可以逼你,除非他能與你共同承擔選擇之后的結果。
前幾日高曉松前妻夕又米在微博上發表日志,稱自己17歲遇到高曉松,然后就嫁為人妻,成為人母,而現在,僅僅26歲的時候,那個男人告訴自己,與她在一起不快樂,要離開她。
曾經的曾經,這位前妻也被網友稱為人生贏家,年紀輕輕就嫁得好??筛邥运梢欢仍诠澞恐姓f過,她很年輕,她的很多價值觀都是被我塑造的,連她愛看什么電影、愛聽什么音樂,也是受我影響,于是我們有了很多共同語言。
而如今,這個被“塑造”出的幸福女孩,被捏她的匠人拋棄了。
她說自己像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從童話世界中被拋到了瓢潑大雨中。直到如今她創立了自己的時尚設計公司,突然發現,世界和生活,那么大。
在沒想清楚的年齡,完成了一個結果,又如何呢?“85后”的離婚潮都來了。
愛情、婚姻,只是生活大蛋糕上的一塊吧。幸福的港灣可以用來??浚蹫巢皇侵挥幸粋€。
美滿婚姻為女人帶來的踏實感和甜蜜感,是事業的成功不能替代的;而社會角色與事業發展為女人帶來的成就感和光芒,也是婚姻所不能替代的。
很多時候,甚至,女性需要用工作和忙碌,來鍛造自己的獨立性,推翻自己的感性,從工作中吸取一種穩定的、超越年齡的自信。事業對女人來說又未嘗不是另一位伴侶。
3、有女兒的父母們,把擔心女兒嫁不出去的時間,放在多鼓勵她提升自我。
很多女孩因為嫁不出去父母焦慮,所以自己焦慮。當婚姻大事和孝順綁定了,就注定會受到最致命的影響。
在這種教育中長大的男人,學會了沉默。他們寧愿去酒館喝得大醉,或者埋頭拼命工作,也不愿輕易向人訴說生活的憂傷,因為,男人有“必須像個男人”的壓力。
這其實都是由于男人扮演的社會角色確定的,是社會文化造就了男人的社會模型。
文化從男人生下來的第一天起,就熱衷于給男人“造神”的運動。即男人任何時候都應該是剛強的,在困難面前不輕易流露軟弱,似乎男人沒有七情六欲,男人是一個剛強的符號,否定了其有血有肉的一面。
感情不應被輿論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