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年期的女性為例子,這就是相對典型的陰陽兩虛的癥候,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更年期癥狀跟身體陰陽衰退有很大的關系,陰陽衰退導致身體五臟六腑的陰陽隨著衰退,表現出一系列復雜的癥候。

“陰陽兩虛”,在中醫上還沒有一種貼切的病癥解釋,具體也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記載,應當多與“虛損”、“五勞七傷六極”、“虛勞”、“氣血兩虛”等病癥有相似的癥候。
先天不足,過勞內虛,久病傷陰,都可能引起陰陽兩虛的癥狀,病癥較重的,則致“虛損既成”,百脈空虛,精血枯竭,需“大補”或存生機,若諸補不受之時,則“虛不受補”,成“難治”之癥;若病癥較輕時,多成“似損非損”的狀態,或陰虛,或陽虛,或氣血郁滯,或腎陰腎陽皆虛等諸多癥候。需要辯證論治,對癥治療。

“陰陽兩虛”,除了相似“虛損”的全身癥狀之外,同一臟腑功能異常時,也會出現陰陽同虛的癥候,就是“陰損及陽、陽損及陰“,雖然陰陽同虛,但仍然會出現“陰虛發熱”或“陽虛畏寒”等寒熱往來的表現,調理治療時,繼續按照區分“陰虛”或“陽虛”的癥狀,對癥調治,不必再劃分出一個“陰陽兩虛”的病癥,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若兩者兼顧,則需陰虛時主陰輔陽,陽虛時主陽輔陰,量的多少需要仔細斟酌。

平常人們所說的“陰陽兩虛”癥狀,應當多與“氣虛”之癥有關。“氣虛”,就是指元氣不足,臟腑功能減弱的一種亞健康狀態,大多表現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伴氣短、多汗、頭暈、面白、舌淡暗、脈沉澀等癥狀。導致“氣虛”的原因,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飲食起居異常,久病多勞,年老體弱等因素引起。
氣虛往往伴隨血虛、陽虛。氣虛的調理方法,應當以滋補肝腎為主,兼顧調理脾胃,也應當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健身鍛煉相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