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高溫高濕的環境容易引發中暑和其他健康問題。以下是一些關于夏季三伏高溫防暑的知識,一起來看看。
三伏時間表
初伏
7月15日-7月24日(10天)
中伏
7月25日-8月13日(20天)
末伏
8月14日-8月23日(10天)
初伏:初伏是夏季的第一個伏天,標志著三伏天的開始。2024年的初伏從7月15日開始,持續10天至7月24日。這段時間內,天氣逐漸轉熱,人體陽氣開始旺盛。
中伏: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也是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2024年的中伏從7月25日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13日,共計20天。在中伏期間,氣溫達到高峰,人體陽氣最為旺盛,需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保持身體健康。
末伏:末伏是夏季的最后一個伏天,標志著三伏天的結束。2024年的末伏從8月14日開始,到8月23日結束,為期10天。雖然末伏時天氣仍然炎熱,但陽氣已經開始收斂,為秋冬季節的轉換做準備。
防止中暑的方法
1.多吃解暑食物
夏季炎熱,多吃解暑食物有利于預防中暑。常見的解暑食物有很多,苦瓜、西瓜、綠豆、葡萄等都具有解暑功效,建議大家在高溫天氣多喝綠豆湯或多吃綠豆糕。
2.不要在高溫環境下久留
研究表明,人體長時間處于高溫環境下或長時間接受太陽直射極易中暑。因此,預防中暑的首要條件就是遠離高溫環境,盡量不要長時間逗留在該環境中。部分從事特殊工作的人員必須在高溫環境下勞作,對于這種情況建議控制工作時間,定期到陰涼處通風散熱。
3.補充水分
水電解質流失是導致中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預防中暑的措施中不能少了補充水分。研究發現,人體處于高溫的室內或是封閉環境內,即便不運動也會出現大量流汗、體溫上升的情況,導致體內水分與鹽流失,引起昏迷、頭暈等中暑癥狀,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及時補充因大量流汗而丟失的水分,以預防中暑。建議多喝淡鹽水、涼茶,如果是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與體力勞動的人,則應每小時飲用500~1000毫升的水。
4.外出注意防曬
防曬不僅能夠防曬傷、防曬黑,更能預防中暑,非必要盡量不在氣溫達到32℃以上的天氣外出。確實需要外出的,可安排在傍晚或早晨,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中暑高發的時間段。外出時應佩戴太陽鏡、防曬帽,帶上遮陽傘,穿好防曬衣,并涂抹防曬霜,做好全面的防護。
5.科學降溫
避免快速冷卻:從高溫環境回到室內后不要立即開足電扇或洗冷水澡以免全身毛孔快速閉合導致體內熱量難以散發而引發健康問題。
使用噴霧降溫:在太陽穴、肘部內側以及膝蓋后面等脈搏點和血壓點噴灑水霧并開啟風扇可以更快地降低身體溫度但需注意保持皮膚干燥以免過度潮濕導致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