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作為人體營養輸送的重要管道,遍布全身各處。一旦出現病變,會誘發各種疾病,嚴重時甚至會致命。
雖然人體的血管隱藏在皮膚之下,其健康與否從體表看不出來,但可以“摸”出來。
身體有5個地方,摸一摸,就能大致判斷血管好不好。
1
摸手腕
把手指輕輕搭在手腕靠近大拇指一側,感受自己的脈搏。正常的脈搏與心率一致,每分鐘60~100次,且間隔規律。若脈搏跳動不規律,可提示房顫、血管狹窄等疾病。
觀察脈搏是發現房顫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2
摸肚子
肥胖會增加全身各個臟器,尤其是血管的負擔,增加高血壓、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胖不胖,不光看體重,還要看腰圍,腰圍是心腦血管疾病更敏感的預測指標。
腰圍測量方法:用皮尺在臍上0.5~1厘米處水平繞一周,肥胖者選腰部最粗處水平繞一周。中國男性>85 厘米、女性>80 厘米被認為是腹圍超標。
3
摸腿部
按壓自己的腿部,如果發現一側比另一側粗,一按一個坑,或者雙腿發沉、發脹,可能是水腫了。下肢水腫是由于血液回流不暢或體液淤積在下肢導致的。
沒有明顯誘因的一側或雙側下肢水腫,可能反映嚴重的疾病,如心功能不全、靜脈曲張、肝腎疾病等。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及時就醫。
4
摸腳背
如果一側足背動脈搏動減弱且左右不對稱,原因通常就是下肢動脈硬化。
如果雙腳的足背動脈都越來越弱,還要警惕髂總動脈等位置相對更高的血管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等。
糖尿病人出現血管問題的風險更高,更應關注足背動脈搏動。
5
摸脖子
男性脖子正中的喉結(女性為相應位置的軟骨突起)兩側是頸動脈,把四指輕輕搭在一側,感受頸動脈的搏動,然后再換到另一側,判斷兩側搏動是否強弱一致,如果一側搏動減弱甚至消失,可能是頸動脈狹窄的表現。
觸摸身上這5個地方,一定程度上能幫助我們監測血管狀況,防患于未然。不過,這些自檢方法最多只能起到提示作用,確診疾病還需要在醫院進行體檢以及更多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