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被便秘、腹瀉、腹痛、痔瘡等問題困擾?是否體味加重,并出現難聞口氣?是否感到免疫力下降,頻頻感冒?早上起床后是否覺得身體沉甸甸的,什么都不想做;或者氣色不佳,皮膚缺乏光澤和彈性,看上去很憔悴?這很可能是你的腸道在抗議:你的“腸道年齡”已經提前老化了!
你是否經常被便秘、腹瀉、腹痛、痔瘡等問題困擾?是否體味加重,并出現難聞口氣?是否感到免疫力下降,頻頻感冒?早上起床后是否覺得身體沉甸甸的,什么都不想做;或者氣色不佳,皮膚缺乏光澤和彈性,看上去很憔悴?這很可能是你的腸道在抗議:你的“腸道年齡”已經提前老化了!
資料圖(供圖/視覺中國)
什么是“腸道年齡”?
所謂“腸道年齡”,主要是指腸道內各種細菌的平衡程度,并以此來預測腸道的老化狀態以及現代生活疾病的發病幾率,從而評估人的健康狀況。
其判斷標準,就是有益細菌的比例。有益細菌比例越高,腸道年齡就越年輕;反之,腸道年齡越老。
在胎兒時期,腸道是無菌的。嬰兒時期,以雙歧桿菌為主的有益菌比例高達98%,青少年時期保持在40%左右,到中年時期則下降至大約10%。
老年期有益菌進一步減少,而有害菌的數量增多,產生的毒素可加速腸道老化,導致長期便秘、大便異味和腸脹氣。
如何判斷腸道年齡?
這里介紹一個簡單實用的測試表,從飲食習慣、排便習慣和生活狀態三項,看具體符合幾點,計算出評分,從而判斷出自己的“腸道年齡”。
1、飲食習慣
①經常不吃早餐
②吃早餐非常迅速
③在非正常進餐時間進餐
④攝入蔬菜較少
⑤喜歡吃肉類
⑥一周中有4天以上去館子吃飯
⑦喜歡喝軟飲料
⑧經常在晚上很晚的時候吃東西
⑨喝酒
2、排便習慣
①排便時常常很費力
②經常有排便不盡感
③排便困難(如便秘)
④大便很硬且呈顆粒狀
⑤大便很軟或呈水樣便
⑥大便呈黑色
⑦大便以及屁有異味
⑧排便不規律
⑨大便在便池中沉底
3、生活狀態
①經常吸煙
②面色晦暗,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
③皮膚粗糙、有痤瘡或其他皮膚問題
④缺乏鍛煉
⑤經常感到壓力大
⑥在早上常常感到恐慌或焦慮
⑦經常晚上難以入眠
⑧因為熬夜而缺乏睡眠
⑨在醒來時常常感到很累
評判標準
•符合0項:腸道年齡比實際年齡要年輕。恭喜你,你的腸道健康狀態良好。
•符合1-4項:腸道年齡=實際年齡+5歲。需要加以注意,改善腸道健康。
•符合5-10項:腸道年齡=實際年齡+10歲。你必須為了改善腸道健康而改善飲食以及注意休息。
•符合11-15項:腸道年齡=實際年齡+20歲。你必須徹底改變你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了。
•符合16項或以上:腸道年齡=實際年齡+30歲以上。這意味著你的腸道健康狀態非常差,必須去看醫生以尋求專業的幫助了。
你是否經常被便秘、腹瀉、腹痛、痔瘡等問題困擾?是否體味加重,并出現難聞口氣?是否感到免疫力下降,頻頻感冒?早上起床后是否覺得身體沉甸甸的,什么都不想做;或者氣色不佳,皮膚缺乏光澤和彈性,看上去很憔悴?這很可能是你的腸道在抗議:你的“腸道年齡”已經提前老化了!
如何保持腸道的健康、年輕?
要想保證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讓腸道更年輕,可以吃一些能為腸道提供有益環境的食物,比如大豆中含有大豆低聚糖,有助于有益菌群的繁殖。
那是不是腸道有了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在消化和腸道系統內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微生物組群的生態平衡對于人體的整體健康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
研究發現隨著身體產生越來越多的有害物質,體內會產生一種排斥有益微生物的環境,而它同時助長有害微生物的生成。
若想呵護腸道健康則必須從恢復菌群平衡以及凈化有害物質入手。身體腸道功能提升后,會大幅提高營養吸收和毒素清除的效率,對于人體整體的健康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
那么,到底該如何平衡腸道菌群?
1、抵抗有害菌
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經常被提及的引起食物中毒的“明星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亦是如此,人類無法與之完全隔絕。
這些細菌是食品安全的檢測指標,日常生活中食物保存不當、加熱時間不夠、食物變質腐壞,都有可能產生這些有害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起病急,出現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重者可失水或虛脫。
沙門氏菌中毒有明顯消化道癥狀,且伴有發熱表現。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攝入后10-16小時,出現嚴重腹痛、水瀉、惡心癥狀,可能伴隨有嘔吐、發熱。
2、攝入有益菌
利用細菌的特性,攝入對腸道有益的菌群,培養強壯的腸道菌群、增強身體抵抗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雙歧桿菌被稱為人體健康的“晴雨表”,研究表明,這種有益菌能夠增強免疫力、調整腸道菌群、降低膽固醇。
乳酸菌具有改善人體胃腸功能、恢復腸道菌群平衡的功能,維護人體健康;抑制有害菌,形成抗菌屏障和提高人體抵抗力。
3、增強抵抗力
人體抵抗力下降會導致腸道內有害細菌迅速增殖,有益細菌活力不夠,導致腸道菌群比例失調。為了增強抵抗力,應該做到:
注意飲食結構。抵抗力低的人往往飲食單一,有的人不喜歡蔬菜,整天大魚大肉的。有的人則很少攝入肉類食物,基本上素食結構。這兩種情況都容易造成抵抗力降低。
勤鍛煉。有些人先天素質很好,但由于缺乏鍛煉,身體會變得越來越糟。
注意作息規律。人的身體節律由生物鐘控制,晚上11點是排毒的最好時間,這時睡眠有利于身體健康。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可以增強身體各種機能。
4、合理飲食
長期飲食不均衡是導致腸道菌群失衡的原因之一。高脂、高糖的飲食習慣會導致共生菌比例下降,從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
因此,一定要注意合理飲食。除此之外,還要注意避免攝入被細菌污染的食物,以免降低抵抗力,使條件致病菌“變壞”,或攝入有害菌過多,腸道菌群失衡,出現腹瀉癥狀。
5、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便秘會導致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可制約某些細菌的增長,造成菌群的生存環境失調。日常生活應該注重纖維素的攝入,以促進大腸蠕動。
6、不可濫用抗生素
患有感染性疾病,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抗生素,反對凡感染性疾病一律使用廣譜、高效型抗生素,以免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
7、不宜食用過多的動物類或過精細的食物
這類食品中含纖維素少,纖維素不足不利于大腸的蠕動,易造成便秘。而且,這類食品多系酸性食物,經人體代謝后,可致腸道內呈酸性環境,不利于有益菌群繁殖。注意多食用粗糧、豆類、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堿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