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依賴是不是病?戒煙能否報銷?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近日表示,煙草依賴是一種疾病,建議將“煙草依賴疾病”納入醫療保障基金支付管理范圍,讓戒煙醫療服務可以報銷,并建議探索將戒煙服務作為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保障范圍,探索推進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工作范圍(相關報道見A4版)。
第34個“世界無煙日”即將來臨,今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承諾戒煙,共享無煙環境”,世衛組織的目標是利用一年的時間成功幫助一億人戒煙。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此時提出將“煙草依賴疾病”納入醫保范圍的建議,契合今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涵義,其積極意義值得關注。
被稱為“醫保戒煙”的“戒煙藥納入醫保”呼聲由來已久。早在2012年3月31日,時任國家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出席“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策略研討會”時,提出“將通過深化醫改為控煙助力,逐步把戒煙咨詢和藥物納入基本醫保,基本藥物目錄也將添加相關藥品”。但時至今日,“醫保戒煙”仍處于呼吁層面,未見有實質性政策舉措出臺。
“醫保戒煙”緣何知易行難?其關鍵因素就在于人們對此的認知存在見仁見智和褒貶不一的爭議。比如,煙草依賴究竟是不是病?戒煙費用到底該由誰買單?透過當年陳竺部長的主題演講和當下北京市控煙協會的建議,其實已做出肯定性回答:“煙草依賴”是病,且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醫保戒煙”可行,且期待將其納入“互聯網+”的醫療服務保障范圍。筆者對此頗以為然。
“癮君子”的實質是煙草依賴。這種看似個人嗜好和不良習慣的行為,其實是一種具有獨特發病機理和高復發性的慢性病。1998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作為一種疾病列入國際疾病分類。同時,吸煙也被無數國內外研究證實是導致肺癌、冠心病等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的最重要危險因素。明白這一點,不僅可以矯正許多吸煙者覺得戒煙并非醫學問題、不懂得尋找醫生幫助的認知誤區,也佐證了“醫保戒煙”的正當與合理:“醫保戒煙”屬慢病救治,且契合“上醫治未病”的防病與治本原理。
有人不贊成“醫保戒煙”,還在于對其公平性的質疑:吸煙是小眾群體,醫保是大眾利益,用多數人的錢為少數人的戒煙買單,不合理、不公平。甚至有人將其與配眼鏡和解酒藥相提并論。這實際上也是一種誤區。“吸煙有害健康”不只指個人健康受損,更包括由二手煙導致的污染環境和傷及他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戒煙不只是個人私事,也是維護公共衛生的大事,而近視和酗酒則不具備傷害他人的屬性。
就醫保現狀而言,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都屬“小眾”患者,而它們的救治費用都已納入醫保,“煙草依賴”的癮病緣何不能?尤其是隨著以治病為主轉變為以健康為主的“大健康”理念確立,“醫保戒煙”越發顯示其具有的積極和長遠意義。對“戒煙納入醫保”不能只算眼前小賬,更要算長遠、環境、惠民的民生大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