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北京協和醫院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除為老年人、無二代身份證患者保留專門窗口外,常規窗口建卡及掛當日剩余號的服務功能全部移至協和……
2017年8月31日,北京,9月1日起北京協和醫院東院門診所有窗口不再掛號、建卡(不包括西院)。 視覺中國圖
9月1日起,北京協和醫院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除為老年人、無二代身份證患者保留專門窗口外,常規窗口建卡及掛當日剩余號的服務功能全部移至協和官方APP及自助機。
消息一經發布,引起社會廣泛關切,輿論最關心的就是不會使用自助設備的老年患者怎么辦。
澎湃新聞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官方獲悉,事實上,協和醫院管理部門在推出新政前多次開會討論并做了諸多周密安排:第一,為老年人預留了專門的掛號窗口,為14歲以下兒童預留了專門窗口;第二,原82名導醫隊伍增至102名,手把手地教老年人使用自助機建卡、掛號。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全部到達門診,加入咨詢引導隊伍,協調現場服務。
據協和醫院方面統計,9月1日推出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的第一天,醫院在自助機上共建卡1505張,掛號11111個。6號老年窗口及殘疾人窗口共建卡15張、掛號45個。全天總掛號量及建卡量與往日持平,整體進展非常順利。
由于9月1日是取消窗口掛號的第一天,協和醫院方面觀察到,確實有個別新來的患者對新的服務形式不熟悉、不適應,特別是無家人陪同前來的老年患者。
針對這些問題,協和醫院推出了進一步優化服務的三條新舉措,并于9月4日起運行。
這三條新舉措包括:第一,將原有一個老年窗口增至兩個,提供人工建卡、掛號、取號等服務;第二,對導醫隊伍進行強化培訓,為每一位老年患者提供“最優解決方案”。針對每位老年人的不同情況,導醫與老年人“手牽手”,或帶至窗口,或在自助機上幫助他們掛號、取號、建卡、繳費等。第三,增設兩臺免費手機充電樁,每臺充電樁可同時為15-18部手機充電。一臺位于一樓藥房旁,一臺位于八樓公共候診區內。
根據北京市衛生計生委發布的“掛號新政”,22家市屬三甲醫院早已全面取消現場窗口掛號,推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模式。
“掛號新政”出臺,是打擊號販子的利器,但是任何一項改革都需要全社會的理解、支持,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協和醫院方面表示,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隨時發現問題,即刻研究改進方案,持續優化服務,力爭把惠民服務的好事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