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網在線健康導讀:植樹節已寫入森林法。近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濫砍濫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植樹節種樹的活動就顯得具有不一樣的意義,植樹節不僅能重新栽種樹木,更讓人關注環境保護問題,那么,植樹節的由來是什么呢?
植樹節已寫入森林法
3月12日是植樹節,而植樹節已經正式寫入法律。自2020年7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簡稱新《森林法》)正式實施,明確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近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濫砍濫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植樹節種樹的活動就顯得具有不一樣的意義,植樹節不僅能重新栽種樹木,更讓人關注環境保護問題,那么,植樹節的由來是什么呢?
植樹節的由來是什么
近代最早的植樹節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當時的環境惡劣,樹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
我國植樹節由來: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