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觀察
女白領患“怪病”一起身天旋地轉
原來長時間躺著玩手機,患上耳石癥
福州晚報訊 今年25歲的女白領小王,近來患了一種“怪病”,當起床或躺下時會突然感到天旋地轉,頭暈得厲害。她輾轉各處看病,最終查出是患了耳石癥,這與她長時間躺著玩手機有關。
莫名眩暈
原來是耳石脫落
小王平時經常加班熬夜,還時不時要出差。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年端午節小長假,她便不分晝夜窩在床上看手機、玩游戲,以求放松。不料,今年端午節小長假次日晚上,她在起床取充電器的一瞬間,感覺天旋地轉,伴隨而來的是惡心嘔吐及大汗淋漓。雖然她閉眼休息半分鐘后,情況得到緩解,可從那以后,只要躺下、坐起或頭部轉向一側,她就會出現數秒眩暈。
小王先后到一些診所、醫院就診,有診斷為頸椎病的,也有診斷為美尼埃病或者腦供血不足的。她服了多種藥,但對這“怪病”都沒有效果,反而夜間發作更頻繁了。一次小王上衛生間時摔倒,到醫院看急診,但經頭顱CT、頸椎X線片及血液檢查,均沒有發現異常。
幾經輾轉,前些日子,小王來到了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接診醫生林細康主任醫師診斷她患的是耳石癥,即內耳管的耳石脫落而引起的疾病。在診室中,林細康讓小王躺在檢查床上,進行手法復位治療,將她的頭和身體轉動了幾下,前后不過幾分鐘,小王頭暈明顯減輕,改變頭位也不再出現眩暈。
手機族
成耳石癥高發人群
小王和家人非常困惑,耳朵里面怎會有“石頭”?
林細康解釋,耳石是指固定在人體內耳橢圓囊斑和球囊斑纖毛上的碳酸鈣結晶顆粒,一般與蛋白質凝合形成耳石膜。人的位置感覺就是通過耳石與纖毛的摩擦產生的。若耳石脫落,掉入內耳中的半規管,兩側耳朵感受到的前庭刺激信號量不對稱,從而產生眩暈。
“耳石癥聽起來十分陌生,其實它是眾多眩暈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林細康介紹,耳石癥主要表現為患者頭部快速轉動到某一特定位置時出現發作性、短暫性頭暈及視物旋轉等。其同時可伴隨惡心、嘔吐等癥狀,以及頭重腳輕、漂浮、平衡不穩感等。最常見的是在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彎腰以及抬頭時出現眩暈,當頭部位置固定后眩暈會好轉。
林細康介紹,以前中老年人是耳石癥的主要發病人群,而現在長時間低頭工作和使用電腦、手機的年輕人日漸成了耳石癥的高發人群。“小王就是由于晝夜不停臥床玩手機,影響到內耳供血,這容易導致耳石松動脫落,引發耳石癥。如果再加上熬夜、生活不規律和過度勞累,病情會雪上加霜。”他說。
林細康表示,耳石癥雖然痛苦,但通過“手法復位治療”改變患者頭部位置,讓脫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即可。復位雖然看似簡單,但必須由專業醫生操作,以免發生危險。
(全文共1080字)
陳丹 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