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熱浪襲人。6月8日,北京市氣象臺發布高溫黃色預警,6月9日至12日,北京持續高溫,每日12時至16時平原地區最高氣溫將達35℃~36℃。這是今年夏天京城迎來的首個高溫黃色預警。(相關報道見04版)
近段時間,全球多國遭遇極端高溫天氣,我國的天氣形勢也備受關注。氣象學家預測,今年很有可能超過去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據中央氣象臺預報,近期北方高溫繼續發展,華北、黃淮等地高溫范圍擴展、強度增強,6月10日起至13日,本次高溫過程將進入鼎盛期,防范應對刻不容緩。
高溫天氣使許多行業領域安全風險加大,為安全生產帶來了各種“熱”隱患。高溫黃色預警已響起,各部門、單位要迅速響應,深入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完善高溫天氣條件下應急處置預案,有針對性地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做到關口前移,寧可十防九空,也不可萬一失防。要堅持重點重抓,聚焦有限空間作業、危化品使用與運輸、道路交通安全、消防重點單位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大監管檢查力度,通過嚴格落實各方責任、各項防范應對措施,從源頭上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高溫天氣下,一些體質比較弱的、在室外工作的人容易中暑,對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針對高溫黃色預警,北京市衛健委提醒市民“減少室外高溫暴露,避免體力過度消耗”,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有關方面要廣泛宣傳防暑降溫常識和中暑急救知識,督促相關用人單位認真落實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等規定要求,及時開啟“防暑”模式。對于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空調安裝工和維修工等戶外勞動者,要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時間、輪換作業等辦法,嚴格落實好防暑降溫措施,為勞動者創造舒適、涼爽的工作環境。
高溫天氣防范應對工作覆蓋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量大面廣,需要每個人增強安全和健康意識,當好“第一責任人”。針對高溫黃色預警,北京市應急局發布公眾防護指引,包括“盡量避免高溫時段外出”“保持室內環境清爽”“減少太陽直射和不必要的易產熱的電器使用”等。不折不扣地落實防護指引的要求,應當成為公眾的自覺追求和行動。
比如,夏季氣溫高,居民家庭用電量急劇增加,一些電器設備和線路年久失修、長時間超負荷運轉,極易造成過熱和故障短路并引發火災。此外,電蚊香等“不起眼”的小家電使用頻率較高,也同樣存在安全風險。無論是在工作崗位還是居家,都應當時刻繃緊“安全弦”,小心火燭,從小處抓起,定期排查家庭用電、用氣、防火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今年的高溫天氣才剛開始,更大的挑戰、更嚴峻的考驗還在后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相關部門和單位要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未雨綢繆防范安全風險,多措并舉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與此同時,我們每個人也要高度重視健康和安全問題,拿出認真的態度、較真的勁頭、細致的舉措防范應對高溫天氣。各個環節、各個主體都盡心盡力、協同發力,把應有的責任落實到位,將防范應對工作做到位,定能夯實筑牢高溫安全“防護墻”,平安健康度過今年這個很可能出現的極端高溫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