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區亦莊鎮富源里社區,居民送到垃圾桶的每個垃圾袋上,都有一個二維碼。桶邊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先對垃圾進行檢查,然后掏出手機對著二維碼一掃,便對這袋垃圾進行打分。如果分類分得準確,垃圾的“主人”還能憑積分兌換到肥皂、抽紙、食用油呢!
貼二維碼 每戶垃圾有了“身份證”
富源里社區2003年入住,有20棟樓,現有居民3700多人。雖說屬于中等體量的小區,可環境非常清爽有序。
一排整潔的垃圾桶旁,亦莊鎮垃圾分類指導員白金忠正在對垃圾進行“掃描”。一位居民提了一袋垃圾走近,白師傅便接了過來。打開袋子,全部是果皮、剩菜,白師傅面露滿意的笑容說:“您分得真不錯!”隨后,他重新扎好垃圾袋,掏出手機,打開App,對袋子貼的二維碼進行掃描。手機屏幕跳出該戶居民的“分揀信息”頁面,白師傅勾選“廚余垃圾”“投遞正確”等信息,一袋垃圾的身份驗證便完成了?!拔覀冊俑鶕诸惖臏蚀_度,對每戶進行打分,大家可以憑著積分兌換肥皂、抽紙、食用油,也可以兌換服務,比如理發、清洗抽油煙機,都很實在,是對大家垃圾分類的一種鼓勵!”白師傅說。
有沒有分得不對的、不貼二維碼的?白師傅答道:“我都會當場糾正和提醒,這樣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啦!”和富源里社區一起被列為亦莊鎮首批垃圾分類試點社區的,還有曉康社區。這里不但實行“一戶一碼”,還配備了自動化垃圾桶。社區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掃碼后,垃圾桶就會“張嘴”,“封閉管理”的垃圾桶減少了氣味和蚊蠅污染。
“一戶一碼”從發放垃圾袋到發放貼紙
在富源里社區居委會,說起社區垃圾分類,身為樓門長的鄔大媽非常感慨:“從一開始的挨家挨戶做工作,到現在大家都參與,這一年多,我們沒白忙!”
“我們最開始是上門宣傳,發垃圾袋。每個垃圾袋上都印著每戶專屬的二維碼。我給一個樓門發一回,就是滿滿五書包,還真是挺累的?!?/p>
“樓門長們很辛苦是一方面,我們很快意識到這個方式需要調整?!睆垥浾f,一些居民會用家里其他袋子裝垃圾,比如超市的袋子,“所以大家就想,怎么樣能把‘一戶一碼’做得更加靈活、高效呢?”
于是,讓居民自己在袋子上貼二維碼的點子便產生了。這樣,居民家里的塑料袋也派上了用場,越來越多的居民養成了帶垃圾出門前先給垃圾貼上“身份證”的好習慣。
現在要發居民的材料包括《踐行垃圾分類行動承諾書》,承諾書一式兩份,留給居民的那份,背面是垃圾分類常識。張書記說:“許多居民喜歡把這個常識貼在廚房里,有時候壞了還問我們要一份,我們就把工作做到前面吧!”
營造氛圍 四支骨干力量為先鋒
在亦莊鎮,像白師傅一樣的垃圾分類指導員共有108名,像鄔大媽一樣宣傳垃圾分類的樓門長有2411位,他們都是垃圾分類的義務宣傳員和先行實踐者。
亦莊鎮黨委書記李燕介紹:“我們推廣垃圾分類,是一個不斷破解難題的過程,最終踏踏實實地用了一系列的‘笨辦法’。”
首先,要讓每一位參與者的觀念從“要我分”轉變為“我要分”?!皬?018年11月開始,鎮里專項引導與日常工作相結合,明確分類標準,規范分類設備,組織人員培訓。分領域、分層面進行高頻次、海量、多舉措的宣傳引導工作?!睋私?,亦莊鎮開展各類宣傳培訓活動近千場,通過“亦莊e城”官方微信公眾號向2.8萬余名粉絲推送垃圾分類專業知識55期。編制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海報、折頁等宣傳材料5萬余份。制作展播垃圾分類宣導片、拍攝典型人物微電影,提升垃圾分類奉獻者榮譽感。社區服務中心垃圾分類教育基地,累計接待居民1萬余人次?!耙鄬W堂”舉辦垃圾分類專題講座60余次。垃圾分類趣味運動會辦了20余場,寓教于樂中傳播垃圾分類知識。
第二步,就要破解“誰先帶動分”的問題?!白ピ搭^參與,抓住‘一老一小一巾幗一紅色’4支骨干力量,廣泛發動‘386199’部隊作為家庭垃圾分類的主力,發揮全鎮黨員及機關事業單位、鎮屬企業工作人員和樓門長等‘紅色力量’助推‘綠色分類’。簽訂‘垃圾分類我先行’承諾書,在全鎮19個社區形成‘1帶N’‘鄰幫帶’模式……這個階段,黨建引領作用切實發揮?!崩顣浗榻B,全鎮767家企業全部參與了垃圾分類“笑臉行動”。
互聯網+ 破解精準分的難題
在破解“如何精準分”的問題上,亦莊鎮采取了“五個一”措施。即組建一支隊伍,選聘培訓鎮域內“4050”待崗人員為專業垃圾分類指導員;建立一個平臺,通過“互聯網+垃圾分類”智能管理平臺匯總數據,研發小程序,提供4000余種日常垃圾在線投放指導;實施“一戶一碼”,每個家庭發放一套四色二維碼,垃圾分類有了“身份證”,由垃圾分類指導員利用專屬App進行一碼一查,根據每戶投放情況對應積分;送上一份鼓勵,建立公益超市,對接網上商城,以積分兌換“微服務+小禮品”。將社區居民參與率、投放準確率等情況作為社區黨支部考核依據,納入創城、文明樓門評選等年終考核體系之中。
結合創城 打造“亦莊樣本”
亦莊鎮社區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牧現在負責垃圾分類專班,從4月到現在,一直在“連軸轉”。據李牧介紹,亦莊鎮已將17個企業垃圾大箱全部更新為分類垃圾桶,并為全鎮8000余個垃圾桶張貼新國標標識。對園林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全部采取“社會化+物業對接”的模式,統一在暫存點進行分解、擠壓、清運。全鎮54個小區廚余垃圾實現專車清運,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
為了做好分類中端標準化清運,亦莊鎮發揮鎮屬企業管理優勢,配置29輛壓縮車、4輛廚余車。對于后端分類處置,探索“預約制上門回收”“駐地制小區回收”兩種模式,保證可回收資源不落地。
亦莊鎮副鎮長左冬青介紹,目前,全鎮垃圾分類的居民知曉率已達90%以上,先期試點的5個小區8000余戶居民參與率達80%,日均垃圾減量5噸。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參與率達100%。她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垃圾分類與創城工作、精細化治理緊密結合,強化前端源頭參與、中端規范清運、后端‘無廢城市’建設,打造垃圾分類減量亦莊樣本。”
李燕書記表示,亦莊鎮將繼續推進“全員、全域、全品類、全流程”的“四全”模式,強化科學管理、探索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以垃圾分類為抓手,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讓垃圾分類真正成為百姓的生活習慣。
文/本報記者 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