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不管男女老少,都用苛刻的眼光審視自己的身材,整天嚷嚷著減肥。其實,很多人是沒有必要減肥的。從科學角度講,衡量一個人的胖瘦,最常用的有幾種判斷方法:
1.體重指數(BMI)。這是目前醫學界普遍使用的體型判斷指標。體重指數=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如一個身高1.6米,體重60公斤的女性,體重指數是:60÷1.6÷1.6=23.4。這個數值在18.5~23.9之間,屬于正常。如果高于23.9,就需要減重;低于18.5屬于消瘦,應加強營養。注意體重指數并不能反映脂肪分布。有的人體重指數正常,但腹部脂肪堆積不少,患慢性病風險很高,因此,體重指數要結合腰圍判斷是否要減脂。
2.理想體重。理想體重就是人們常說的標準體重。體重沒有絕對標準,因此我們稱之為理想體重。理想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身高170厘米的成年人,理想體重是65公斤。但這個公式不適用于兒童。
3.腰圍。腰圍既能反映脂肪總量,又能反映脂肪分布,是評估患慢性病風險的良好指數。成年男性腰圍應少于85厘米,女性少于80厘米。測量腰圍要站立,雙腳分開30厘米,這樣體重會均勻分布。測量部位要平臍,用軟尺緊貼皮膚,但不能壓迫。
4.腰臀比例。就是腰圍與臀圍之比,男性要少于0.9,女性要少于0.8。
5.皮下脂肪厚度。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男性要少于15毫米,女性不應超過20毫米。這通常需要專業的皮脂厚度計來測量。
減肥需要循序漸進,一般每周減重0.5公斤比較安全,也容易接受并堅持下來。如果減重太快,有可能引起衰弱、脫發、抑郁、心律失常等問題。另外,由于脂肪分解太快,會導致血中脂肪分解的代謝產物酮體變多,引起酸中毒,后果嚴重。所以,減肥要有計劃地進行。體重控制應成為生活理念,終生堅持。節制飲食和適量運動是減重的最健康手段,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或疾病,不推薦使用藥物、手術等方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