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全國政協委員張國剛:優化國家集中采購藥品藥事管理
中新網長沙2月27日電 (向一鵬)“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引導藥品價格回歸到合理水平,減輕了群眾用藥負擔,但還需更加優化。”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院長張國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集采藥品的選擇應結合最新的臨床診療規范,讓老百姓既用得起藥,又能及時用藥,還能用得到好藥。
張國剛介紹,近兩年,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目前前三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所涉及的112個品種,中選產品的平均降價達54%。截至2020年,實際采購量達到協議采購量的2.4倍,節約費用超過1000億元。
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是協同推進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在增進民生福祉、推動三醫聯動改革、促進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張國剛在調研中發現,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也出現不少問題。如,醫療機構在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執行過程中發現集采品種與臨床指南脫節、集采品種產量不足、廠家停產已掛網包裝規格等,導致臨床缺藥,民眾不能及時用到最合適的藥。
“醫學是一個不斷更新迭代的學科,基于既往臨床用藥選擇集采品種,導致國家集采部分藥品滯后于臨床診療規范。”張國剛以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藥品為例,國家集采中選品種為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酯片,但此兩藥因耐藥率高,已不再作為一線治療方案,而是作為耐藥乙肝病毒的聯合治療,臨床適用人群有限。
為優化國家集中采購藥品藥事管理,張國剛建議,國家集采藥品的選擇應結合最新的臨床診療規范,并廣泛征集臨床一線的醫師和藥師的建議,保障集采中選品種為臨床所用藥物。同時,將集采中選藥品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制定用藥指南,促進臨床診療的規范和合理用藥,讓更多患者獲益。此外,要全面評估國家集采藥品的生產企業的生產力和供應力,解決藥品間斷性短缺導致患者無法用藥的問題。
“在臨床診療過程中,藥師協助制定給藥方案,進行處方/醫囑審核,對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監測和評估,保障藥品臨床安全、合理應用。”張國剛還表示,藥師通過多種形式向醫師、患者進行政策和藥品知識的宣講,建議適當增加藥師服務相關收費費用,增強藥師隊伍的穩定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