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成都中醫藥大學原校長、教授 梁繁榮
針灸是祖國醫學的寶藏。近日,國際著名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發表我國成都中醫藥大學梁繁榮教授團隊的一項針灸研究結果表明,在標準的抗心絞痛治療基礎上,針灸可減輕慢性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心絞痛癥狀,減少心絞痛頻率和疼痛強度。
心絞痛,中醫稱“胸痹”,病因復雜,主要是因臟腑功能虛損、飲食不節或七情內傷導致的氣滯、瘀痰,使脈絡不通而發病。典型表現為突發的胸骨后的疼痛及壓縮感,常持續數秒或數分鐘。本癥多因勞累、情緒激動、飽食、受寒等引起,心脈痹阻是心絞痛的根本病機。
在梁繁榮教授看來,針灸治療心絞痛的機理是通過疏通經絡、調整臟腑功能、行氣化痰、活血止痛,進而達到止心絞痛的效果。研究證實,針灸治穩定性心絞痛療效確切,安全性好,可作為心絞痛患者輔助治療的有益選擇之一,能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心絞痛發作程度,且有助于預防心絞痛復發。
目前,針灸治療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應用已較普遍。穩定性心絞痛的特點是:近一個月心絞痛發作的頻率、疼痛嚴重程度、疼痛持續時間,誘發因素的嚴重程度及緩解方式基本保持穩定。針灸重視“循經取穴”,臨床治療多會選擇與“心病”密切相關的心經、心包經等經脈上的穴位為主,比如內關、膻中、少沖、神門、巨闕、心俞等。
心絞痛突發,身邊無醫生或針藥時,患者或家人及時選用膻中、內關、至陽、通里等幾個比較好找到穴位進行按摩,也能快速有效緩解心絞痛。但疼痛緩解后,仍需及時服藥或就醫。
心絞痛患者的日常保健也很重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平和,切忌生氣、發火;重視保暖,避免受寒;飲食別過飽,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控制糖攝入,多食蔬果和魚類;戒煙限酒;堅持適量運動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