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中午,新民晚報接到了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學生打來熱線電話,“我們有不少同學和老師在學校吃壞了肚子,上吐下瀉。”該校學生告訴記者,平日他們中午是在校吃統一配餐的盒飯。根據癥狀,同學間懷疑是否是食物中毒。記者今天上午從上海市疾控中心確認此事,但只有部分樣本檢出諾如病毒,目前還在進一步檢驗核實中。
諾如病毒是什么?
諾如病毒,又稱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類杯狀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中諾如病毒(Norovirus,NV)屬的原型代表株。它是一組形態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顆粒。 諾如病毒最早是從1968年在美國諾瓦克市暴發的一次急性腹瀉患者糞便中分離的病原。2002年8月第八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批準名稱為諾如病毒,它與在日本發現的札幌樣病毒,合稱為人類杯狀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在全世界范圍內均有流行,全年均可發生感染,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寒冷季節呈現高發。美國每年在所有的非細菌性腹瀉暴發中,60-90%是由諾如病毒引起。荷蘭、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都有類似結果。
在中國5歲以下腹瀉兒童中,諾如病毒檢出率為15%左右,血清抗體水平調查表明中國人群中諾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屬于自限性疾病,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公眾搞好個人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要養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等健康生活習慣。
據靜安區教育局通報,12月1日上午8時,同濟大學附屬七一中學上報,反映該校高中部校區自11月29日下午2時許陸續有23位教師及13名學生出現腸胃道不適癥狀,昨日已無新增病例。目前,共有22位教師及13名學生先后至醫院急診,均診斷為急性胃腸炎。
教育部門第一時間會同相關部門到學校現場了解情況。昨日上午10時許,區疾控中心到校觀察現場并采樣,12時許,區市場監管局介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