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對醫藥行業是一場及時雨,確保醫藥企業的賬本干凈,有利于醫藥企業健康發展。
日前,財政部發布公告,對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作出安排。經過隨機抽查,共有77家醫藥企業成為這次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對象。其中,由財政部監管局負責檢查的藥企有15家,由地方財政廳(局)負責檢查的藥企有62家,涉及的上市公司或子公司共計27家。
財政部對2019年度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的安排對醫藥股短期走勢確實會帶來一定的沖擊。但這次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對醫藥股乃至整個醫藥行業來說,卻是一場及時雨,確保醫藥企業的賬本干凈,有利于醫藥企業的健康發展。
置身于A股市場的投資者都有切身體會,目前的醫藥股正面臨一場嚴重的信任危機,最典型的事件就是康美藥業涉嫌財務造假事件。康美藥業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銀行存款近300億元,同時還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不僅對資本市場形成一定的負面沖擊,更是損害了醫藥企業的整體形象。
隨著2018年年報的披露,共有40余家醫藥企業收到證監會的年報問詢函,很多醫藥上市公司被要求解釋銷售費用持續增長的原因、細分科目的支出情況、與行業平均水平存在差異的合理性等。其中,步長制藥對銷售費用的回復讓人大開眼界。2018年步長制藥的銷售費用超過80億元,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高達58.81%。
根據回復,步長制藥2018年的銷售費用主要由5個部分組成:市場活動費31.24億元,市場調研費15.16億元,學術活動費17.88億元,學術交流費10.58億元,其他費用9246萬元。其中,占比最大的開支為市場活動費,占比約4成。更讓市場震驚的是,2018年步長制藥共組織市場活動19000余場次,組織市場調研23000余場次,組織學術交流活動20000余場次,步長制藥在2018年平均每天舉辦各類市場推廣類活動共計169場,包括52場市場活動、63場市場調研和54場學術交流活動。每天能夠安排如此多的“活動”,沒把上市公司高管們累死,真的是一個奇跡。
財務造假以及會計數據不真實,正在引發一場對醫藥行業的信任危機。因此,財政部對2019年度醫藥行業安排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是非常及時的,也是有必要的。一方面,通過檢查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檢查來解決問題,消除醫藥行業的信任危機,促進醫藥行業規范健康地發展。在這次會計檢查中,康美藥業這種“非典型醫藥行業財務造假”無疑是檢查的重點之一,但醫藥行業“典型性財務造假”也不例外,更是檢查工作的重中之重。銷售費用是醫藥行業“典型性財務造假”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在銷售費用的背后,往往隱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東西。
通過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尤其是對醫藥企業的銷售費用一查到底,確實會查出不少東西出來。比如腐敗問題,往往隱藏在銷售費用的背后。如果能通過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查出幾宗大案出來,這對減少醫藥行業腐敗將起到積極作用。一旦腐敗減少了,銷售費用就會大幅下降,藥企就會大量增利,降低藥費、增加研發投入的意愿就會更強。銷售費用不是一筆小數目,2018年僅上市藥企的銷售費用就高達2400億元,這筆錢如果能用在研發或降低藥價上,將會有更多人受益。
財政部對醫藥行業進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雖然會對醫藥股的短期走勢帶來一定的沖擊,卻有利于醫藥行業的健康發展,這點代價還是值得的。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