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連花清瘟正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發揮積極作用。據河北新聞網2月1日消息,以嶺藥業獨家生產的連花清瘟膠囊(顆粒)被《黑龍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2021版)》列為輕型、普通型患者臨床治療期的推薦中成藥。
截至目前,連花清瘟已被列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至八版)》。
今年1月發表的最新藥理研究發現,在人體測得的連花清瘟組分中,大黃酸、連翹苷A、連翹苷I、新綠原酸及其異構體可能發揮抑制新冠病毒的潛在作用。
該研究作者為廈門大學藥學院吳彩勝副教授、海軍軍醫大學柴逸峰教授團隊等,研究成果《基于人體暴露和ACE2生物色譜篩選中藥連花清瘟膠囊的抗COVID -19藥理活性成分》在藥學頂級期刊《藥學學報》發表。
研究團隊表示,這是關于連花清瘟人體體內成分的首次全面研究報告。
探索人體體內的連花清瘟活性成分
中醫學是從上千年的臨床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學科,中藥研究從臨床研究入手,在安全劑量下直接開展人體暴露研究,將能夠更直觀地反映中藥的實際作用物質基礎。
基于此,廈門大學藥學院吳彩勝副教授聯合海軍軍醫大學藥學院柴逸峰教授、陳嘯飛副教授團隊、美國Mass Defect Technologies公司朱明社博士,以高分辨質譜數據處理技術和全二維共價固定化生物色譜分析系統為手段,從人體視角探究連花清瘟膠囊抗COVID-19的藥理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制。該文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藥學學報》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21年第1期上,論文題目為《基于人體暴露和ACE2生物色譜篩選中藥連花清瘟膠囊的抗COVID-19藥理活性成分》(《Identifying potential anti-COVID-19 pharmacological compon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huaqingwen capsule based on human exposure and ACE2 biochromatography screening》)。

吳彩勝副教授,朱明社博士,柴逸峰教授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海軍軍醫大學藥學院陳嘯飛副教授,廈門大學藥學院吳云龍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陳春博士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大學新冠應急專項、“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等基金的支持。
論文顯示,該研究設計了一項單中心、隨機、開放、多劑量試驗,招募了14名健康受試者。試驗采用連續給藥(劑量為4.2 g,12粒膠囊)的方法,除第2天外,于第1天到8天給藥。此外,第1天和第2天,在給藥后取樣(血液和尿液);第3 天到7天,在每次給藥前采集血液樣本;第8天,在給藥前取樣(血液和尿液)。
該試驗要求受試者在給藥前1小時吃早餐,給藥前30分鐘內飲用240ml溫開水,總體試驗期為11 天。
同化學藥相比,中藥研究最大的困難在于,中藥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每味中藥都相當于成百上千個化學藥物的集合。就連花清瘟膠囊而言,其組方由13味中藥組成: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該研究中,受試者經多次口服給藥后,初步鑒定出的人體內的連花清瘟組分共有86個。
那么,哪些成分具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呢?
研究團隊通過全二維生物色譜分析系統,篩選出連花清瘟提取物和人尿液樣品潛在的ACE2靶向成分。最終,找到了8種高暴露于人體且具有潛在ACE2靶向能力的連花清瘟膠囊成分:新綠原酸及其異構體,苦杏仁苷,野黑櫻苷和連翹甙I,蘆丁,連翹苷A,甘草甜素和大黃酸。
然而,這種方法只是復雜化學樣本的初步篩選,候選活性成分和ACE2之間的相互作用參數還需進一步確認。
8名“種子選手”的三重篩選
確認候選活性成分是否具有ACE2靶向作用至關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篩選具有ACE2靶向能力的藥物,有望用于治療新冠肺炎患者。
該論文介紹,新冠病毒通過其刺突蛋白(S蛋白)與作為人受體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結合,從而感染人體。ACE2是一種負調節因子,具有維持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穩定的能力,對所有器官的生理或病理至關重要。ACE2已被發現廣泛分布于心臟、腎臟、睪丸、脂肪組織、腦組織、血管平滑肌細胞,以及胃腸道。
為了確認候選成分與ACE2間的相互關系,針對初步發現的8名“種子選手”,研究團隊又進行了三重篩選。
第一重篩選,研究團隊對候選成分進行了表面等離子分析(SPR),以驗證其對ACE2重組蛋白的親和力。這一輪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櫻苷脫穎而出。
平衡解離常數KD值越大意味解離越多,候選成分與 ACE2的親和力越弱。研究發現,苦杏仁苷(Amygdalin)和野黑櫻苷(Prunasin)具有較強的ACE2結合親和力,KD 值分別為0.221和0.268 μmol/L。野黑櫻苷是苦杏仁苷在體內主要的代謝物,在人血清中的暴露量很高。

甘草甜素(glycyrrhizin)曾被認為是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藥物,具有潛在的ACE2結合活性。這項研究確認了甘草甜素的KD值為4.39 μmol/L。
連翹苷A(forsythoside A)和連翹苷I(forsythoside I)是連翹果實中的主要成分,其對ACE2的親和力被分別測定為15.8 and 18.7 μmol/L。大黃酸(rhein)是另一種在人血清中高暴露的組分,它對ACE2的親和力適中,KD值為33.3 μmol/L.。
第二重篩選,研究團隊進行了ACE2活性抑制試驗,通過ACE2抑制劑篩選試劑盒,測試了候選成分對ACE2活性的影響。結果發現,與ACE2結合親和力較強的兩個組分野黑櫻苷(prunasin)和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均未表現出明顯的肽酶抑制作用,但是,大黃酸(Rhein)“表現突出”。
試驗發現,大黃酸(Rhein)和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emodin 8-O-β-d-glucoside)具有良好的ACE2抑制作用,IC50分別為18.33和22.50μmol/L,(如圖1C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大黃酸(rhein)在人體內暴露程度高,具有良好的活性,這說明其可能是連花清瘟發揮ACE2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

圖1.候選成分對ACE2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A)陽性藥物MLN-4760
(B)連翹的候選成分
(C)大黃原植物
(D)金銀花/烤苦杏仁/甘草根
論文附圖
此外,試驗結果還顯示,三種連翹苷A、B和I,都具有ACE2抑制作用(如圖1B所示),三種綠原酸異構體均表現出中等程度的ACE2抑制活性,IC50都在40μmol / L左右(如圖1D所示)。
研究團隊認為,連翹苷A和I,新綠原酸及其異構體,都具有良好的體外活性,但體內暴露低,它們可能與大黃素發揮協同作用。這或許反映了中藥的協同效應。
第三重篩選,研究團隊進行了分子對接實驗,以研究6個代表性成分的結合位點。
實驗發現,野黑櫻苷(prunasin)、連翹苷I(forsythoside I),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大黃酸(rhein),連翹苷A(forsythoside A)和新綠原酸(neochlorogenic acid)這6種具有強親和力的組分,都能與ACE2和新冠病毒S蛋白結合界面形成恰當的空間互補(如圖2A-F所示)。
圖2.(A)野黑櫻苷、(B)連翹苷I、(C)甘草甜素、(D)大黃酸、(E)連翹苷A、(F)新綠原酸的分子對接結果。 論文附圖
圖2.(A)野黑櫻苷、(B)連翹苷I、(C)甘草甜素、(D)大黃酸、(E)連翹苷A、(F)新綠原酸的分子對接結果。 論文附圖
此前,大黃酸顯示出了最佳的ACE2抑制作用,分子對接則證明其羧基可與關鍵的肽酶活性位點Ala387結合,形成氫鍵。在大黃素-8-O-β-d-葡萄糖苷也觀察到了同樣的情況。
最終,三層篩選全部命中的4種候選活性成分為,大黃酸,連翹苷A、連翹苷I、新綠原酸及其異構體。
研究團隊總結道,這些成分不僅對ACE2表現出良好的親和力,而且能有效地結合到ACE2與S蛋白復合體的接觸面上;通過顯著影響新冠病毒S蛋白和人受體ACE2間的結合,其可能發揮抑制新冠病毒的潛在作用,這是防止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徑。
中西醫的碰撞,解密連翹與大黃
早在疫后初期,連花清瘟就被應用于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入選中藥抗疫的“三藥三方”,并被列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至八版)》。
連花清瘟的組方有13味中藥,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單就一味連翹來看,連翹苷A和連翹苷I是連翹中的主要成分。上述最新藥理研究發現,連翹苷A和連翹苷I都對ACE2蛋白具有良好的親和力,同時對其有抑制作用,分子對接則證實了它們可以與典型的酶活位點結合。
連花清瘟是一個復方中藥,其組方以漢代張仲景《傷寒論》中專治疫病的麻杏石甘湯與清代吳鞠通《溫病條辨》中專治疫病的銀翹散化裁,汲取明代吳又可《溫疫論》治疫證用大黃經驗。
從中醫理論來講,大黃通腑泄肺,肺與大腸相表里,讓“疫毒”從大便排出,使邪有出路。明代吳又可曾指出,瘟疫治療宜在人體正氣未衰之時,及早攻逐邪氣,提前應用通便的大黃,可以截斷病情向危重傳變。
上述最新藥理研究則進一步證實了大黃酸良好的ACE2抑制作用,同時發現大黃酸在人血清中暴露濃度較高。
研究團隊表示,本研究證明,基于人體暴露的方法可用于鑒定已證實有療效的草藥產品的藥理活性成分。據其所知,這是關于連花清瘟人體體內成分的首次全面研究報告。
此前,已有研究在體外探索了連花清瘟的藥理活性。
2020年3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團隊的研究論文《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在《藥理學研究》(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在線刊出,這是中成藥有效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首篇基礎性研究文章。
該研究顯示,連花清瘟通過抑制病毒復制、引起病毒顆粒形體改變及抑制宿主細胞炎癥因子表達,從而發揮抗新冠病毒活性的作用,為連花清瘟聯合現有治療手段治療COVID-2019的應用提供了依據。
病毒性公共衛生事件中,連花清瘟被多次采用
連花清瘟的研制始于非典。
據環球網此前報道,連花清瘟是2003年非典時期研發治療流感的創新中藥。面對SARS疫情,以嶺醫藥研究院院士專家團隊組建針對SARS病毒的中藥科研組織,挖掘中醫藥治“疫”病,制定了連花清瘟處方。
連花清瘟于2004年5月上市,成為我國抗流感藥物中的新成員,并且把抑制SARS病毒的作用明確寫在了連花清瘟顆粒說明書中。
連花清瘟上市后,廣州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研究證實,連花清瘟對甲型H1N1、H3N2、H5N1、H7N9、H9N2,乙型流感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手足口病病毒EV71、鼻病毒、皰疹病毒、柯薩奇病毒、MERS等均具有抑制作用。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相關研究證實,連花清瘟膠囊在抗病毒作用方面與奧司他韋沒有差異;在緩解流感癥狀,特別是退熱和緩解咳嗽、頭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癥狀方面,連花清瘟膠囊優于奧司他韋。
及至新冠疫情暴發,連花清瘟再次被采用。
2020年4月1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在原批準適應癥的基礎上,增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普通型”的新適應癥。
上市十余年來,從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到新冠肺炎等我國發生的病毒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連花清瘟多次被列入《流行性感冒診斷與治療指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診療方案》《乙型流感中醫藥防治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9年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至八版)》等診療方案。
據河北新聞網2月1日消息,日前,黑龍江省中醫藥管理局下發關于印發《黑龍江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2021版)》的通知,該《方案》將以嶺藥業獨家生產的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列為輕型、普通型患者臨床治療期的推薦中成藥。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先后被20余省市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推薦。
近一年的新冠大流行中,連花清瘟也在出海抗疫。
連花清瘟膠囊生產企業以嶺藥業(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官網1月14日發布公告,近日,公司收到由烏茲別克斯坦衛生部核準簽發的藥物注冊批準文件,批準公司藥品連花清瘟膠囊符合烏茲別克斯坦藥物標準注冊。
該公告顯示,截至目前,連花清瘟膠囊已在烏茲別克斯坦、巴西、印度尼西亞、加拿大、莫桑比克、羅馬尼亞、泰國等19個國家分別以“中成藥”、“藥品”、“植物藥”、“天然健康產品”、“食品補充劑”、“現代植物藥”、“天然藥物”等身份注冊獲得上市許可。
(澎湃新聞記者 李季 實習生王彥琳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