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2日訊記者杜芳在今天召開的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經過4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國已分三批在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等11個疾病領域建設了3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這32個中心的建設依托機構均為在相應疾病防控領域實力最強,水平最高的國內三甲醫院,共30家醫院。我國臨床研究體系建設初具規模。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22日訊記者杜芳在今天召開的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上獲悉:經過4年多的探索實踐,我國已分三批在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慢性腎病、惡性腫瘤等11個疾病領域建設了32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這32個中心的建設依托機構均為在相應疾病防控領域實力最強,水平最高的國內三甲醫院,共30家醫院。我國臨床研究體系建設初具規模。
資料圖
長期以來,我國臨床研究布局薄弱,在臨床醫學這一重要環節的科研創新平臺布局建設“幾乎空白”,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試點建設工作啟動后,在做法上改變了過去以“單打獨斗”為主和“臨時性組建團隊”的方式,以醫療機構為主體、以網絡為依托,聚焦重大疾病,把搭建高水平的研究平臺和推進各疾病領域研究的網絡化研究體系建設作為工作重點,體系化、機制性地強化協同和整合,整體謀劃推進重大疾病協同研究網絡建設。
目前,32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聯合了全國約260個地級市的2100余家的各級醫療機構,已經打造形成了心血管、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呼吸等9大疾病領域的高水平臨床研究平臺和協同創新網絡,一些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戰略性資源得以體系化、建制化的推進,我國重大疾病臨床研究的“國家隊”正在逐步形成。
此外,依托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布局了一批面向疾病防控的重大研究項目,面向臨床應用的重大產出有了質的提升,我國臨床研究循證產出嚴重不足的狀況有了較大改善。
據初步統計,根據各疾病研究領域的重大需要,各中心共布局開展了143個臨床研究隊列,覆蓋人群706.05萬人次,涉及60余個病種;自主或參與制定診治指南規范151項、制定國家標準42個,分別較中心成立前環比增長54.1%和40%,有力促進了醫療行業的規范化水平和診療能力,改變了過去使用“洋證據”給中國人看病的窘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證據”、“中國標準”和“中國方案”為中國百姓帶來福音。
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強調,衛生健康是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重要民生領域,是今后一個時期科技創新的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解決臨床醫學與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研究脫節,科學研究的成果不能很好地轉化為臨床醫學應用,先進診療技術不能快速向基層醫療機構推廣普及百姓健康等難題,是建設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重要目的。在衛生與健康領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部署加強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工作,要堅持以應用為導向、以重大疾病防控為目的、以成果轉化為重點、以協同網絡為抓手,充分發揮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作為“國家隊”的責任和擔當,凝心聚力,協同作戰,共同做好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