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穿衣有講究
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年人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也越來越差,抵抗力減弱。此時,穿著也應該特別講究。
其實,著裝不但對人體能起到遮身護體御寒的作用,而且影響到人的精神面貌,更關系著身體舒適度與人體健康。因此,著裝應講究,千萬不能湊合。老人著裝的總要求是:舒適得體、輕軟寬松、端莊大方、簡便整潔、適應氣候變化、合乎生理要求、有益健康長壽。
老人著裝要與季節(jié)氣溫相適應。夏季氣候炎熱,服裝應涼爽、透氣、吸濕、寬大單薄、利于通風散熱,切忌緊小,顏色宜淺淡,不宜穿深色衣服。常言道“春捂秋凍”有一定道理,春秋兩季氣候變化大,早晚較涼,老年人要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以免感冒受涼;秋天天氣逐漸轉涼,不要急于過快地添加較厚的衣物,使人體有適度的“秋凍”過程,從而增加抵抗力,有利于增強機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但是,對于老年人來說,由于老年人身體較弱,自身抵抗力差,只要遇到降溫天氣,就應隨之添加衣物,以免受涼。
冬季天氣寒冷,穿衣一定要防寒保暖,這是預防感冒的有效措施,冬季服裝應以暖和、輕軟、舒服為宜,如羽絨服制品和冷空氣不易透過的皮裝,對于老年人來說都較為合適。俗話說“寒從腳下起”,尤其是老年人,下肢保暖更為重要。冬季寒冷,人體的頭部也很需要保暖,許多老年人頭發(fā)稀少,容易散熱畏寒,有些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如果頭部受涼,可能引發(fā)腦血管收縮,甚至發(fā)生意外。因此,為了御寒,老年人很需要穿戴合適的帽子來保暖。
內衣內褲最好是全棉紡織品,不宜穿化纖產品。老年人皮膚容易發(fā)癢,這是由于身體和衣服、衣服和衣服之間不斷產生摩擦,產生靜電刺激皮膚引起的。而純棉之類衣料不易產生靜電。其次,內衣內褲要常洗換,保持清潔衛(wèi)生。
老人不宜穿緊身衣物,以免影響血液循環(huán)。其次,老人著裝盡量不要穿套頭衣服,因老年人手臂僵硬、不靈活,套頭衣服會給脫穿帶來不便和困難。另外,老人著裝不宜過重,要輕軟柔和、舒適方便。老人著裝還應講究款式,合身得體、端莊大方,既能體現老人的精神風貌,又能反映老人的風度活力。
人老腳先衰,許多老年人行走不便,有的老年人腳部往往有些變形。如果所穿的鞋不合適,很容易發(fā)生擠腳、崴腳、跌倒等現象,一旦發(fā)生,就會帶來嚴重后果。
膳食搭配要均衡
營養(yǎng)是人體健康生存的基本支撐,沒有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身體的康復功能就不可能達到良好的狀態(tài)。老人的飲食不同于年輕人,他們對營養(yǎng)的需求也不一樣。那么,遵循什么樣的飲食原則才會有助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呢?
每日膳食應選用富含營養(yǎng)素的食物,這是保證膳食營養(yǎng)的基本條件;食物應保持新鮮,在烹調加工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其營養(yǎng),且易被消化吸收。不同食物所含營養(yǎng)素不同,所以應廣泛攝取各種食物,全面養(yǎng)護身體健康。膳食營養(yǎng)要均衡,應做到有葷有素,有粗有細,合理搭配。對于老年人來說,適當多些新鮮蔬菜、水果也是必需的,這對老年人健康有益,也有助于促進腸蠕動和排便。
老年人飲食要清淡,飲食不宜太咸,烹調加工宜低鹽、低糖、低脂肪。許多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就是在每日三餐中長期食用過咸、過甜、過油膩的食物逐漸形成的。
老年人飲食要易于消化。老年人消化系統(tǒng)功能下降,牙齒缺損,咀嚼能力減弱,也影響食物消化。因此,食物一定要細、軟、松、易咀嚼、易消化,蔬菜類宜切細,肉類煮熟燉爛,或制成肉末、肉餡。吃飯要細嚼慢咽,也有助于消化,每次不宜吃太飽,更不宜暴飲暴食,每頓飯吃七八分飽即可。
老年人飲食要注重安全衛(wèi)生。俗話說“病從口入”,應避免食用污染、變質腐爛、有毒有害食物、過期食物。日常生活中,生活節(jié)儉的老人,往往對過期食物和隔夜菜,舍不得丟掉,而加以食用,對自身健康有極大危害。其次,老年人要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防止食物帶有病原體侵入體內,以免帶來疾病。
老年人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習慣的好壞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合理飲食是生理的基本需求,是人體健康之本,只有將合理飲食形成習慣,才能增強自身體質和抵抗力,防止或減少疾病,有益健康。
居室環(huán)境要求高
由于老年人適應力減退,抗病能力較弱,容易受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不耐寒熱,對空氣污染和噪音的耐受力也較差。因此,老年人對居室環(huán)境的要求更加嚴格。
首先,老人不宜居住在色彩張揚、艷麗的房間內,因此在家裝時,要注意給老人營造一個舒適溫暖的環(huán)境。整體家裝可用暖色作為主色調,室內設計風格要穩(wěn)重、樸實、柔和,讓老人居住起來有安心感和歸屬感。房間內最好安裝有夜間照明設施,方便老人起夜時不會磕碰或摔倒。
為方便老人生活,臥室與廁所的距離不宜太遠。室內家具擺設應簡單整齊,美觀大方,以使用方便為原則。床鋪要平坦,硬度適中,以木板鋪5厘米左右的棉褥為好,不宜使用彈簧床、席夢思軟床。被褥以棉布包裹柳絮最為適宜,不宜用化纖混紡做被套、被單,因為化纖容易刺激皮膚,引起瘙癢或過敏。
其次,定期清潔衛(wèi)生。老年人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減弱,更應注意居室的清潔衛(wèi)生。除了要經常形容通風外,還要經常打掃,定期消毒。與此同時,老年人的居室要特別注意采光和照明。首先,居室應向陽,窗戶朝南開;其次,住宅間,特別是高層建筑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以便采光;第三,墻壁和天花板應保持潔白,提高室內高度;第四,選擇好照明燈。最后,白天最好不要掛窗簾,使陽光容易透入室內。
健康老齡化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壓力的一條有效途徑。結果表明,良好的居住條件顯著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居住條件對高齡老人健康的影響效應更大。在此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安全飲用水,改善供暖設施、改善室內廁所條件、改善衛(wèi)生條件等服務,對于保障老年人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具有重要的正面意義,對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作用。
發(fā)揮余熱重返社會
很多老人退休后閑下來,都會感到不適。退休之后,老年人從群體生活的大天地轉向家庭小天地,從忙人變成閑人,會有嚴重的失落感。離退休后,要消除“樹老根枯”、“人老珠黃”的悲觀思想和消極情緒,堅定美好的信念,將離退休生活視為另一種絢麗人生的開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離退休老人如果體格壯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長的,可以積極尋找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發(fā)揮余熱,為社會繼續(xù)做貢獻,實現自我價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實起來,增進身體健康。當然,工作必須量力而為,不可勉強,要講求實效,不圖虛名。
善于學習,渴求新知。一方面,學習促進大腦的使用,使大腦越用越靈活,延緩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過學習來更新知識,社會變遷風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變成孤家寡人,就要加強學習,樹立新觀念,跟上時代的步伐。
培養(yǎng)愛好,寄托精神。許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業(yè)余愛好,只是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閑暇時間充分享受這一樂趣,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跳舞、氣功、打球、下棋、垂釣等活動都能使參加者益智怡情,增進身心健康。
擴大社交,排解寂寞。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縮小,但老年人不應自我封閉,不僅應該努力保持與舊友的關系,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建立新的人際網絡。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開拓生活領域,排解孤獨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與家庭成員間也要建立協(xié)調的人際關系,營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生活自律,保健身體。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離退休后也可以給自己制訂切實可行的作息時間表,早睡早起,按時休息,適時活動,建立、適應一種新的生活節(jié)奏。同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適合自己的休息、運動和娛樂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為目的的生活方式。
必要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老年人出現身體不適、心情不佳、情緒低落時,應該主動尋求幫助,切忌諱疾忌醫(yī)。對于患有嚴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離退休綜合征的老人,必要時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適當服用藥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療。
自2009年起,我國迎來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的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長高峰,老年人口增速加快。如今,我國養(yǎng)老事業(yè)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期,但養(yǎng)老事業(yè)發(fā)展與實際需求還有較大差距。所以,如何實現老年人康養(yǎng)?還是要從衣食住行做起。這是讓老人們不僅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居,更能老有所醫(y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擁有一個舒適晚年的前提。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fā)展,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等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社會話題。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最基本條件,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衣食住行的改善上。衣食住行與人們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特別是老年人身體較弱,更應該重視衣食住行問題。老人一旦樹立了正確的生活理念和養(yǎng)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就能做到“年高不老,壽長不衰”而永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