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9日電(記者 張尼)焦慮、抑郁、失眠……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被心理健康問題困擾,嚴重者甚至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如何判斷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當出現焦慮情緒時要如何緩解?日前,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上,心理學專家給出了專業建議。

6日至8日,第五屆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暨中國心理學會積極心理學專委會2021學術年會在線上舉行。會上,年輕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討論焦點。
根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此前發布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2020年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重度抑郁為7.4%;從小學到高中,隨著年級增長,抑郁檢出率呈現上升趨勢。
另外,研究還顯示,中國18-34歲青年的焦慮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齡段。
該如何看待焦慮?
對于這個問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分析稱,焦慮是人類普遍的情緒狀態,只要是有一些挫折、打擊、失望、風險等,人類都會出現焦慮,但是過度焦慮、長時間焦慮會產生負面影響。
他強調,焦慮癥要從焦慮持續的時間和嚴重程度兩個維度來判斷。
彭凱平解釋稱,從心理學角度講,短暫的焦慮與緊張不足以判斷為焦慮癥,但如果一個人連續7天都處于一種緊張狀態,那就要懷疑是否是焦慮癥;另外,如果焦慮的程度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比如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或者一個人出現了自殘或者傷害別人的傾向,也可以作為判斷的依據。
“如果有上述的問題,一定要看醫生,進行治療。”他強調。
對于如何緩解自身的焦慮或抑郁情緒,專家給出了多種建議,包括可以嘗試做深呼吸、聞香、運動、冥想等,或者進行交流傾訴,也有利于緩解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例如,深呼吸對交感神經系統以及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很好的調解作用。深吸幾口氣,可以對不良情緒有抑制作用。”
專家表示,大部分人的心理問題尚沒有嚴重到一定需要看精神科醫生或心理醫生,當出現焦慮情緒時,可以先嘗試通過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進行緩解,普通人也可以借助積極心理學相關知識,幫助解決一定的心理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