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高發,不是碘,不是蘿卜花生白菜
1厘米以上良性甲狀腺結節,不要“隨它去”
甲狀腺癌發病率第一位
每年4月,浙江省癌癥中心照例會發布最新一期浙江省腫瘤登記地區癌癥發病與死亡情況,今年4月11日發布的報告,發病前10位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前列腺癌、宮頸癌、食管癌和子宮體癌。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第1位的,以前是肺癌、乳腺癌,今年變成了甲狀腺癌,粗發病率為70.44/10萬,占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20.02%。
那么,為什么甲狀腺癌會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呢?
浙江省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主任王可敬認為:首先是甲狀腺結節超聲檢出率增高,在普通人群中,約有四成的甲狀腺結節檢出率;其次是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最后一種可能是甲狀腺良性疾病的病變。
“約有四成的甲狀腺結節檢出率”,差不多一半的女性,會被B超看到,美麗的咽喉前面,有一粒粒的甲狀腺結節。
那么,又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會導致出現那么多甲狀腺癌?
大部分人的甲狀腺結節是“勞癭”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中西醫結合內科、心腦血管科專家陳可冀說的這段話,很有見地的,可以解釋疾病譜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他說:“如果說20世紀是血瘀證的世紀,那么21世紀就是痰證的時代。”為什么?生活方式的變化。20世紀,天氣較冷,加上吃不飽穿不暖,故寒凝血瘀造成的疾病居多,在中醫治療上就要活血化瘀。21世紀,能吃飽穿暖,且過食肥甘厚膩,加上出門坐車、久坐辦公等,運動變少,身體代謝減慢,水液津微積聚成了痰濕,所以疾病以痰證居多。
痰證這個詞,很多人可能從來沒有看到過。中醫的痰,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有形的、眼睛看得見的、可以咳出來的痰;一個是無形的,會在體內流動的,稱無形之痰,有專家稱它為“白血”。我們知道,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疾病,醫生會給病人開活血化瘀的藥,而“痰是瘀的初級階段,瘀是痰的進一步發展”,這句話是當代中醫界代表人物鄧鐵濤先生講的,也就是說,瘀的前面是痰,瘀里面必定有痰,痰是“百病之母”,用藥時要樹立痰瘀同病、同治思想。
那么,這個甲狀腺結節也是痰的一種嗎?
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藥師徐錫山教授認為,甲狀腺結節,包括肺結節,發病路徑大致是:肝氣郁結—橫逆犯脾—脾失健運—痰濁內生—痰氣互結—循經上行—結于喉結之處,可以從痰論治。
中醫認為肝氣郁結、氣滯血瘀是百病之源。壓力大、焦慮,肝氣郁結,影響脾的運行,中醫叫“知肝傳脾”。脾是生痰之源,“脾失健運”,水濕就排不出去,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痰。這邊脾的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我們吃得好,動得少,睡得少,想得多,導致“痰濁內生”;痰具流動性,“痰氣互結,循經上行”,流到子宮,就成了子宮肌瘤,停在乳腺,就是乳腺增生,停在哪里,哪里就不舒服,頭痛、冠心病、風濕病,植物神經紊亂,這就是“百病兼痰”的由來,“結于喉結之處”,就是甲狀腺結節。
徐教授說,甲狀腺結節中醫稱為“癭”,唐朝孫思邈《備急千金方》把癭分為石癭、氣癭、勞癭、土癭、憂癭五種,病名不同,病因就不同,治法也不同。明代龔廷賢在《萬病回春》里講到,“癭瘤,氣血凝滯也。”氣滯血瘀、憂思焦慮、辛苦勞累,是氣癭、勞癭、憂癭的病因。而據杭州著名國藥老字號的老藥工反映,現在大部分甲狀腺結節患者,是勞癭與憂癭,是“生活方式”病,有甲狀腺結節,是身體長期透支、思慮過度、脾虛濕盛亮起的“黃燈”,是身體通過甲狀腺在說:“我比較累”“我不開心”。
不是花生,不是蘿卜,不是碘鹽
甲狀腺癌高發,2010年前后大家把矛頭對準碘鹽,現在國家已經宣布,甲狀腺結節高發不是碘鹽引起的。但現在很多人在傳,有甲狀腺結節的人,不能吃花生、蘿卜、白菜。
這到底是什么意思?
杭州胡慶余堂、方回春堂、種德堂、北京同仁堂有一張“杭州甲狀腺結節方”,這張方子包含赤芝、桑黃、青芝等野生靈芝草,10多年來累計有10數萬人應用,而且得到B超的反復驗證。
消息見報后,大量患者涌向老字號,同時帶去的問題也是一籮筐,問得最多的就是海產品、碘鹽、蘿卜、包心菜、大白菜、大豆、豌豆、花生,甲狀腺結節的人好不好吃?
我們集中老字號的回答,統一答復如下:
有甲狀腺結節的人,海產品、碘鹽、蘿卜、包心菜、大白菜、香菜、大豆、豌豆、花生,正常吃沒有關系的,長期、大量吃是要避免的。
包心菜的有機氰化物,可以影響碘化物的氧化,使甲狀腺激素合成受到影響,繼而引起甲狀腺代償性增大;木薯也可以引起甲狀腺腫大,也是因為木薯中含有氰化物氰酸糖等,吃了之后產生硫氰鹽酸,阻止甲狀腺攝取碘。蘿卜和香菜含有硫脲類的致甲狀腺腫的物質,有引起甲狀腺腫的作用;大豆可以妨礙腸道內甲狀腺激素的重新吸收,使甲狀腺激素排出體外,繼而引起甲狀腺激素的相對不足;長期食用豌豆、花生等也有可能引起甲狀腺腫大,它們可能產生的一種物質有導致甲狀腺腫大的作用。
需要強調一下,甲狀腺結節患者不要刻意回避海產品、碘鹽,無碘、缺碘飲食同樣是甲狀腺疾病的病因。
杭州著名國藥老字號里有個甲狀腺結節食療方
2013年11月1日,杭州某移動公司年度體檢,從加拿大讀書回來,26歲的未婚花季女孩阿琳(化名),甲狀腺彩超檢查,被查出右邊有一個2.18公分的甲狀腺結節,兩邊大大小小的結節還有六七個。
父母馬上帶女兒到杭州3家三甲醫院復查,都被告知“需要手術”,他們通過關系找到杭州一位知名的甲狀腺手術專家,專家看了B超后說:“要立即手術!”
阿琳查出甲狀腺癌要“立即手術”的消息瞬間傳遍整個家族。阿琳有位親戚,聽單位同事說,杭州著名老字號里面有個方子,可以吃甲狀腺結節。阿琳父母馬上就去找,并按老藥工說的,每天把幾種配回來的野生靈芝煎起來給女兒喝,因為大家心里都沒有底,所以過個10來天就去做一次B超,結果呢,40多天以后,阿琳把最新的B超單拿給建議她動手術的醫生看,醫生說:“現在你不用動手術了。”
2014年初,杭州花季女孩治療甲狀腺疾病的經過,引起巨大轟動,遠到新疆、天津、南京的患者,都到杭州老字號尋找甲狀腺結節方。光2015年,就有非常多的患者到杭州胡慶余堂、方回春堂、種德堂、北京同仁堂等著名國藥老字號購買甲狀腺結節方。
與甲狀腺結節方有關的藥材經常缺貨
我們從杭州胡慶余堂、方回春堂、種德堂、北京同仁堂了解到,這些年來,上海、南京、天津、哈爾濱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都有患者坐高鐵坐飛機到杭州來尋找甲狀腺結節方。特別是近年來,由于需求越來越大,這些老字號里大規格的野生桑黃、野生赤芝經常出現斷貨。
某老字號負責人無奈地解釋,我們的行話,叫“缺貨就是犯罪”,確保藥材優質、平穩、正常供應,是我們的責任所在。但野生桑黃是多年生藥用真菌,雞蛋那么大的桑黃需要五六年時間生長,更不用說碗那么大的桑黃,自然產量比野生人參、冬蟲夏草都低,可遇不可求,收購價每年翻番,但沒有就是沒有。浙江境內的桑樹上,10年以前,桑黃長在那里沒人采,現在要找個做樣品都非常難了。
我們問:像現在這樣一個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像你們這樣的百年老店,有供不應求的藥材嗎?回答是:100克以上的野生桑黃、0.8克一根的冬蟲夏草,屬于供不應求藥材。他說,野生桑黃稀缺,還因為腫瘤病人需求比較大有關。
我們了解到,流行于杭州老字號的甲狀腺結節方,是2005年前后消費者偶然發現的,這10多年來,大家一直在觀察這張方子的有效性,直到去年底,在杭州著名國藥號野生靈芝柜臺工作了近20年的老藥工,才放心地對媒體說:“現在我們終于可以放心大膽地跟消費者說了,一個失眠,一個甲狀腺結節,桑黃、靈芝草組方服用,可以說已經成熟了。”
采訪中我們還獲悉一些肺結節患者,可以服用桑黃、靈芝草。
今年92歲的徐錫山教授,對這張方子比較熟悉。他說,《神農本草經》記載,青芝主明目,補肝氣,安精魂;赤芝主胸中結,益心氣;黃芝(桑黃)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白芝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黑芝利尿,益腎氣,通九竅,久食輕身延年。這張甲狀腺結節方以赤芝為君、青芝桑黃為臣,佐以其他中成藥,功在益氣健脾,疏肝理氣,活血化痰,寧心安神,對脾虛、肝郁引起的氣癭、憂癭、勞癭,選材簡潔,藥專力宏,它的誕生,不是某個人的奇思妙想,是成千上萬消費者長期實踐的結果,也說明我們中醫中藥是活的,是在不斷發展的,“我們杭州出過六味地黃丸,現在出了張甲狀腺結節方,說不定多少年以后,這張方子就變成像六味地黃丸著名的處方了。”
我們之前從教科書上看到少數良性甲狀腺結節,存在癌變可能,而提前預防、干預,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可以避免被戴上“癌癥患者”的帽子,也因此,專家呼吁,甲狀腺結節大小1厘米或者TI-RADS3a或者4a,如果“隨它去”,不采取措施,從概率上講,有少數的人將成為“癌癥患者”,她們將面臨住院、手術,視不同情況要進行放化療,服用碘131,部分患者手術后復發等麻煩。查出甲狀腺結節后,即便是良性的,也要采取措施,越早行動,越少花錢,越有利健康。 本報記者 壽亦萍
壽亦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