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上寫比香菇還安全,買到手后,產品說明又宣稱對健康仍可能有害,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吐槽”來自某電子煙消費者武女士。前不久,因為所購買電子煙的廣告和產品說明不符,她將電子煙廠商和銷售商告上法庭。武女士的代理人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鐘蘭安表示,該電子煙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
“無害蒸汽電子煙”“沒有二手煙”“不影響他人”等宣傳標語,正成為部分電子煙廣告的“標配”。與此同時,這類廣告也引起不少困惑:使用電子煙是否無害?電子煙煙霧是否影響他人的健康?
“二手電子煙”含致癌物質、劣質煙體存在爆燃隱患、煙液質量參差不齊……多方證據表明,和普通香煙一樣,電子煙也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有專家呼吁,對電子煙產品質量及公共空間使用的監管,應提上議事日程。
電子煙“蒸汽”并非無害
廣州某電子煙店打出“健康替煙體驗中心”招牌。 胡葦杭 攝
近日,人民網走訪位于廣州、深圳的多家電子煙實體店發現,不少店家將“無害、健康”當做電子煙的賣點。其中,一家位于廣州東站附近的電子煙店打出“健康替煙體驗中心”招牌,并稱“一秒解癮,健康替煙”。
還有部分店主表示,電子煙液的主要成分是甘油和丙二醇。這兩種物質均為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劑,加熱產生的電子煙“蒸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在線上電子煙店鋪,宣稱電子煙無害的廣告同樣不少。廣東省疾控中心、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博士夏英華監測發現,國內18個網站、12個電子煙生產商的14類宣傳中,稱“對健康有益”的產品占比89%。
事實果真如此嗎?
“電子煙并非像商家宣傳的完全無害,首先其煙液內的尼古丁就對身體有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楊新艷指出,長期吸入尼古丁,將對呼吸道產生損傷。
北京控制吸煙協會會長張健樞表示,煙液中的甘油和丙二醇加熱會產生甲醛、乙醛等化合物,將對呼吸系統產生不良刺激。“雖然沒有了焦油,但電子煙煙液加入新的化學物質,存在新的風險。”
對于電子煙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關注。今年7月22日,國家衛健委有關人員表示,電子煙的危害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電子煙監管的研究,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煙進行監管。
今年7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確認電子煙“無疑有害”,應當接受監管。今年8月7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稱,目前已收到127例在使用電子煙后癲癇發作的病例報告,該局正在調查電子煙是否為直接原因。
“二手電子煙”同樣危害健康
廣州某電子煙體驗店設在購物廣場內。 陳文夏 攝
在廣州珠江新城的某購物廣場,一家電子煙體驗店開在廣場大廳的中央位置,且未設置隔檔。體驗店店主告訴人民網,使用電子煙產生的煙霧為蒸汽,對人體沒有損害,因此在公共場所也可隨時使用。
某電子煙網店宣稱,“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吸入有害的二手煙”。 APP截圖
在某電商平臺上,有電子煙廠商在產品詳情中貼出成人邊抽電子煙邊抱嬰兒的照片,并稱“再也不用擔心寶寶吸入有害的二手煙”。
電子煙產生的二手煙真的無害嗎?專家表示,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確。
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宜群介紹,加熱煙液后,電子煙通過霧化器會產生氣溶膠,這是一種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膠體,懸浮物大小在0.001—100微米不等。這種物質含有復雜的化學成分,是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
有控煙機構模仿日常會議工作環境,做了這樣的實驗:在面積25平方米的密閉會議室里,當有人抽了兩口電子煙后,室內pm2.5值瞬間從5微克每立方米飆升到了1300微克每立方米。
世界衛生組織資料也顯示,電子煙產生的二手氣溶膠可以造成PM1.0值高出14—40倍,PM2.5值高出6—86倍不等。世衛組織警告,當這種氣溶膠的濃度達到足夠高時,將對人體健康,尤其對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不僅如此,吳宜群表示,實驗中,亞硝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也在電子煙煙液或二手煙中檢出。此外,“電子煙二手煙釋放的鎳、鉻等重金屬含量,甚至比傳統卷煙產生的二手煙中的含量還要高。”
此外,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還表明,汽化的電子煙煙液會抑制免疫基因的表達。
“二手電子煙”對公眾健康帶來的危害,已有城市開始重視,并將電子煙納入新的控煙規定中。日前,深圳、杭州等城市將電子煙列入控煙“黑名單”,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電子煙。
劣質煙具煙液存在安全隱患
煙具爆燃、破裂,煙液摻假、添加不安全成分……目前,市場上電子煙產品良莠不齊,部分電子煙煙具及煙液,也存在種種安全隱患。
在代理武女士訴訟案的過程中,鐘蘭安找到天津河東區法院去年的一紙判決書。該判決書顯示,一名天津小伙在微商上購買價值7800元的電子煙,在使用過程中電子煙突發爆炸,導致他上下唇和牙齒不同程度損傷。
人民網檢索發現,天津小伙的遭遇不是孤例。
今年1月,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名男子使用的電子煙突然發生爆炸,碎片扎進他的頸動脈,最終導致他不幸死亡。2018年5月,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38歲男子在電子煙爆炸后身亡,身體80%被燒傷。
根據美國消防局的報告,美國媒體在2009年至2016年期間,報道了195起與電子煙相關的火災和爆炸事件,導致133人受傷,其中38人重傷。在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等地,均有電子煙發生爆燃致人受傷的報道。
比起電子煙爆燃事件,在關于電子煙的眾多投訴當中,煙液泄漏、劣質煙液、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質量問題則更加常見。
因為各種質量問題,電子煙網店收到不少顧客差評。 網頁截圖
調查發現,在部分電商平臺的主要電子煙店鋪中,“電子煙漏油”“煙具破裂”“電池劣質”“疑似售假煙液”等負面評價不在少數。線上線下銷售的多款煙液不具備中文標簽,甚至可以在線檢索到“品種多、口味豐富、可混合批發”的5—10升裝含尼古丁的桶裝煙液,線下自行調配出售。
有業內人士透露,煙液是電子煙的主要盈利點,部分電子煙煙液由小作坊勾兌加工而成,衛生條件極差,沒有任何安全保障。
此外,電子煙煙液中還可能摻入更加危險的毒品成分。據上海、天津、杭州、珠海等多地海關和緝毒部門發布的多起案件信息,有不法分子將電子煙煙液混入大麻等成分售賣,或走私含有毒品成分的電子煙產品。
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秘書長敖偉諾坦承,電子煙行業中仍存在許多亂象。“我們呼吁,盡快出臺電子煙國家標準和全國性法律法規,不斷加強行業自律,這對電子煙行業有序發展和公眾健康保護都有好處。”
“五問電子煙”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