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倩)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發布最新年度報告——《柳葉刀2030倒計時:氣候變化與人群健康報告》及中國政策簡報。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已經對當今全球兒童的健康造成了損害,但減緩氣候變化行動的成效并不顯著。若全球不能達到《巴黎協定》制定的目標,即不能將氣溫上升限制在2攝氏度以下,那么氣候變化將影響下一代人的終生健康。
“如果面對氣候變化繼續無動于衷,任由高碳排放和氣候變化以目前的速度繼續發展,當下出生的孩子將面對一個比工業化前平均溫度高4攝氏度以上的世界,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將覆蓋其嬰兒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報告共同主席之一、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及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教授介紹,隨著氣溫上升,現在出生的嬰兒將受到營養不良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等他們到了兒童時期,氣溫上升和降雨模式的改變將導致腹瀉、登革熱、弧菌等傳染性疾病的增加;青春期之后,空氣污染的影響將進一步惡化,造成其肺功能下降、哮喘惡化并增加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柳葉刀2030倒計時》項目組執行主任尼克·瓦茨博士表示,兒童的身體和免疫系統仍處于發育階段,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風險的影響。兒童早期所遭受的損害是持久且普遍的,對健康的影響將持續一生。“當今世界選擇的道路將決定孩子們的未來,確保當下出生的孩子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需要全球75億人聯合起來,共同行動。”報告共同作者、秘魯卡耶塔諾埃雷迪亞大學斯特拉·哈丁格博士說。
“如果各國履行《巴黎協定》,將全球變暖的目標限制在2攝氏度以下,那么2019年出生的孩子將會看到另外一番景象。”宮鵬說,在他們6歲時,會看到英國已不再使用煤炭;在21歲時,會看到法國的交通不再用汽油;在31歲時,會看到世界實現凈零排放,擁有更清潔的空氣、更安全的飲用水和更營養的食品。
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疾病負擔第二的國家,氣候變化應對直接關系到公共衛生管理和健康中國行動。報告共同作者、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蔡聞佳副教授在解讀2019年中國政策簡報時表示,中國在極端高溫天氣下是非常脆弱的,且脆弱程度還在不斷加劇。目前,有近1/3的65歲以上人口面臨著高溫暴露的危險,自1990年以來人數增加了25%。高溫暴露會增加中暑、心臟疾病和腎臟疾病的發病風險,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當前亟須采取緊急措施來幫助人們適應高溫,尤其要關注有潛在健康問題的城市老年人。如果全球不立即采取共同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國與高溫有關的死亡率將大幅上升。
《柳葉刀2030倒計時》的作者們呼吁,為了減少氣候變化對健康的消極影響,除了在淘汰燃煤發電、建設更多公共交通系統等方面持續發力外,還需要在衛生系統方面進行重大投資,提升急診和醫療服務能力,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醫療壓力。
據了解,《柳葉刀2030倒計時》是一項跨學科的國際合作項目,自2015年起每年發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人群健康的年度進展。2019年度的報告更新了41項關鍵指標的進展變化,這些指標涉及氣候變化影響、暴露程度和脆弱性,針對健康的適應措施、規劃和恢復力,減緩措施及其健康協同效益,經濟和融資,公眾和政治參與5大領域。報告由來自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倫敦大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等35家機構的120位專家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