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北京GDP增長17.1%,實現良好開局。昨天,北京市發改委召開發布會,解讀了GDP增長17.1%背后的原因:疫苗等重點產業帶動實體經濟加速回暖,在線體育、在線教育等數字經濟增長明顯等。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今二季度,北京將“形成一批突破性的制度創新、落地一批標志性的重大項目、培育一批引領性的標桿企業”,繼續“開好局”。
疫苗行業發展迅速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疫苗行業發展迅速,帶動了經濟發展。一季度科興中維和國藥北生研兩家疫苗公司累計貢獻全國疫苗產量約八成,成為帶動本市工業增長的“核爆點”,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8個百分點,兩家公司三期車間分別在4月、8月建成投產后,年產能將接近40億劑。
“市區兩級政府大力推進疫苗研發和廠房建設,推動項目落地和投產,目前這兩家企業已貢獻全國產量的八成,保障了全國人民能及時接種疫苗,也推動了經濟發展。”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在北京奔馳、北汽福田、小米等重點企業帶動下,汽車和電子行業也實現快速增長,一季度增加值分別增長47.8%和31.5%。
同時,產業結構更趨高端,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1.9%和73.8%,工業機器人、智能手機、顯示器和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倍、96.1%、69%和43.1%。
新設科技企業2.12萬戶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關村科學城“城市大腦”智能運營指揮中心啟用,懷柔科學城綜合極端裝置等6個項目土建竣工驗收、17個項目主體結構封頂,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化落地,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8.1%。
同時,本市設立首期規模1億元的顛覆性技術創新基金,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化,2019年以來共發布科技創新應用場景三批60項、總金額約196億元,80余家企業百余項技術入圍。一季度新設科技型企業達2.12萬戶、增長1.1倍,比2019年同期增長39.1%,1-2月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增長25.4%,兩年平均增長16.1%,預計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增長30%以上。
“兩區”建設完成147項改革
北京堅持一盤棋統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兩區”建設,目前251項改革任務累計完成147項、落地率58.6%,形成35項全國首創或首批突破性政策及項目,主要體現在“兩個一批”上:出臺了一批高含金量的創新政策,比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政策試點、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等;落地了一批重量級的標志性項目,全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持牌支付公司——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安聯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落戶北京。
在“兩區”建設帶動下,一季度新設外資企業379家、同比增長36.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2.7%、比2019年同期增長6.2%。
落地一批標志性重大項目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將在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質量效益提升,努力形成一批突破性的制度創新、落地一批標志性的重大項目、培育一批引領性的標桿企業,確保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北京將高標準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做好環球主題公園開園準備和二期工程謀劃工作。著力優化投資供給結構,推進市區兩級160個二季度集中開工項目建設,加強土地、資金要素保障,出臺城市更新實施意見,形成第二批儲備項目清單。
同時,高質量推進城市副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行政辦公區二期、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綠心三個文化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出臺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發展規劃,加快落實協同發展交通、生態、產業等領域重點任務。(記者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