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慶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九九重陽節,看著父母日漸老去的身影,很多人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程之路。
其實,如果能及早發現蛛絲馬跡,就可能延緩他們衰老的進程。比如走路變得緩慢,總懶得出門,系扣子需要很久……這些看來是自然衰老引起的現象,或許是帕金森病的早期征兆。帕金森病被稱為繼高血壓、糖尿病之外的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殺手”,目前還存在就診率和確診率仍普遍偏低的情況。
預計每年新增帕金森病病例10萬人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進展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僅有不到10%的患者有家族史。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毛薇介紹,帕金森病初期癥狀往往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視,相比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常見慢病管理的日趨成熟,有著中老年人健康“第三殺手”之稱的帕金森病現狀卻并不盡如人意,“公眾對帕金森病的了解有限,就診率和確診率偏低?!泵苯榻B,作為家屬,不僅要關注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癥狀,包括運動遲緩,靜止時手抖腳抖,四肢沉重僵直,姿態異常等,也要關注非運動癥狀,如抑郁、嗅覺減退、失眠、便秘等。
數據顯示,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達250萬,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預計每年將新增病例10萬人,但接近15%的患者在患病2年以上才去醫院就診,錯失了早期干預治療的最佳時機。帕金森病雖然尚無法完全治愈,但如果早期發現、系統治療,可控制病情并延緩進程。毛薇提醒,“專業醫生在疾病治療早期的參與非常重要,患者和家屬也需增強對疾病的認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p>
全國已有近500家帕金森病專病門診
對于帕金森病的治療,控制運動癥狀、改善非運動癥狀、防治運動并發癥是公認的三大治療目標。帕金森病患者經長期的治療,都可能產生運動并發癥,通常運動并發癥發生率在治療1年后約為3%,6年后約為41%,9年后約為70%,而且發病年齡小于60歲的年輕帕金森病患者更容易出現。
運動并發癥出現的癥狀比較復雜,主要包括“運動癥狀波動”(運動過少)和“異動癥”(運動過多)兩大類。其中,運動癥狀波動典型的癥狀是“劑末現象”,服藥后療效持續的時間越來越短,癥狀隨血液藥物濃度發生規律性波動;另一個是“開關現象”,患者在“開”期可以活動,而在“關”期發生明顯的運動不能?!爱悇影Y”則常表現為頭部、軀干、肢體、口下頜舞蹈樣不自主運動。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因突發異動癥摔倒導致骨折的情況不少。
“運動并發癥是帕金森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一點應引起患者和家屬的足夠重視。” 毛薇表示,運動并發癥的治療效果不佳,明智之舉是預防其發生。
帕金森病一經確診,需要接受長期治療,規范診療對于改善癥狀并維持患者較高的生活質量相當重要。目前,帕金森病專病門診在全國范圍內已設立近500家,覆蓋150個城市和縣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