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為“吃貨”,需要面對“殘忍”的事實。作為吃貨之一,小編每天都想向天發問,單純地愛吃東西做錯了什么?熱愛吃喝,不僅讓身體承受了發胖的“形象危機”,還需直面四面潛伏的“健康危機”。美味與健康,二者為何就如此難相處呢?
更殘忍的事實可說不完。近日,一篇發布于全球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的科普文章指出了關于食物的幾個“殘忍”真相。所吃非所見,你可能會在食物中發現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還可能吃出病。
愛吃“香草味”冰淇淋?海貍表示很驚慌
香草味的各式食品并不少見,香草味憑借其清新可人的味道闖出了一片“小天地”。而一個稍微令人“惡心”的事實是,一種名為“海貍香”的天然調味劑一度是香草味乳制品、甜品的調味來源。
香草調味劑的“本體”,是海貍的肛門分泌物。濃稠、帶有香草氣味……為獲取這種“理想”的香料,人們曾恣意獵殺海貍。當然,現在我們吃的香草味食品已不是由天然的海貍肛門分泌物制造出來的了。得益于合成香料與食品工業的發展,海貍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
吃出昆蟲、糞便?不用慌,或在允許范圍
人們吃下的食物,就只有食物標簽里顯示的所有配料成分嗎?不,或許還能得到大自然的“饋贈”。
生活中的各類常見食物,大多都不是在無菌條件下培育的產物。暫且不談論食物運輸、食物烹飪可能產生的人工“污染”,光是食物的養殖過程中就可能贊成“食物缺陷”。
泥土,嚙齒動物的毛、糞便,霉菌,寄生蟲,昆蟲,這一切“自然附加品”都可能成為我們的食物“配菜”。想投訴?美國FDA出版的“食物缺陷等級手冊”表示,只要在非危險水平內,適當的食物自然缺陷是合法的。
除了水和空氣,重金屬污染還藏在食物中
工業的發展使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面臨“窘況”,人類享受工業發展帶來的便利生活之余,也不得不為工業技術造成的環境污染憂心忡忡。
盡管工業流程已經得到優化,汞仍是不容忽視的空氣、水污染物。汞污染除了經由環境介制進入人體,還會隨著食品,尤其是受污染的海產品進入人體,造成金屬汞慢性中毒。
好好的海鮮,怎么就成“毒物聚居所”了?答案源于一種名為生物累積的效應。隨著食物鏈的層層遞增,處在越高級食物鏈的生物就容易積累更多的物質濃度,意味著污染物也是逐漸遞增的。換言之,人們若是不慎食用產于工業污染區的“美味”海鮮,就得承受層層疊加的水源污染風險。
崇尚“天然”食物?小心附帶天然污染物
如果說汞是外界污染物,那食物本身自帶的“天然污染物”可能會使人“防不勝防”。是的,產于自然界看似無害的食物或許意外地“有毒”。舉個例子,美顏養生必備的蜂蜜就暗藏食物中毒風險。
更令人意外的是,蜂蜜“毒性”的來源是人見人愛的杜鵑花。一些杜鵑花屬植物分泌出的花蜜含有一種毒害神經的物質灰色毒素,盡職“搬磚”的蜂蜜們收集了這些花蜜,自然就生產出帶有毒素的蜂蜜了。可別小看這些毒素,人類食用了此類蜂蜜可能會造成幻覺、惡心嘔吐等現象。“令整個軍隊失去抵御能力”的“蜜蜂病”,歸根到底就是植物毒素惹的禍。
怎么樣,看完文章是否有一點“不想吃”的念頭呢?該吃還是要吃,只是吃的方面也大有學問。吃東西很容易,難在如何健康進食。希望本文講述的食物新知,能使大家驚嘆之余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