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食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現象,寶寶一旦發生積食是很難受的,這時家長們可以給寶寶做一些推拿來緩解寶寶積食的癥狀。那小兒推拿積食正確手法有哪些?本人將詳細介紹。
1、清大腸經3分鐘
從無名指尾端起止(商陽),沿無名指橈側緣(二間、三間)。
2、揉板門3-5分鐘
板門重按有酸軟感,為胃全息投影反映點。比較嚴重的消化不良也能用手指甲掐,揉3掐1。
3、順運內八卦3-5分鐘
內八卦穴,是少兒推拿中的臨床醫學常見穴道之一,具備寬胸利膈、行氣止咳化痰、行滯助消化的功效。關鍵用以痰結喘咳、乳食內傷、腹脹、脹悶、嘔吐等癥。
4、小兒積食推拿主穴
步驟1:推補脾經7分鐘。推補脾經可補先天不足,治后天之本。
步驟2:推補腎經7分鐘,推清板門穴5分鐘。推補腎經,推清板門穴可滋陰退熱,緩解情緒煩躁,讓寶寶在夜間可以安心入睡。
步驟3:揉小天心3分鐘,推上三關3分鐘。揉小天心,推上三關有清熱之功,恢復頭發,皮膚的光澤。
5、小兒積食推拿配穴
步驟1:揉外勞宮4分鐘。揉外勞宮可幫助消化。
步驟2:揉二人上馬2分鐘,推清天河水1分鐘。揉二人上馬,推清天河水可清熱瀉火,通利小便。
6、小兒積食推拿下推七節骨3分鐘
位置:該穴位于腰骶正中,第4腰椎至尾椎成一直線。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側緣自上而下直推,約100-300次。
作用:向上推溫陽止瀉,并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癥。
7、小兒積食推拿揉足三里5分鐘
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1寸。
手法:用拇指按揉該穴。
作用:足三里為人體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對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積不化有調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