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女性朋友都會痛經,這會影響她們的工作效率。長期服用止痛藥往往會產生依賴性。中醫針灸能治療痛經嗎?如何治療?
(一)溫針
取穴
主穴:胸椎9~腰椎3的督脈段。
治療:患者取俯臥位,常規消毒后用七星針中度敲打,3~5次,用艾條溫和灸10~15次,最后用艾條雀啄灸法從上到下灸5分鐘,不燙傷。每天2次,6天為一個療程。
(二)艾灸皮膚針
取穴
主穴:中極、關元、血海、三陰交、曲骨。
配穴:足三里、地機、太沖、商丘、合谷。
治療:以主穴為主,效果不明顯,加用或改用配穴。主穴前四個穴位用28號毫針刺得氣后,連接電針儀,頻率為200次/分,強度適合患者耐受。曲骨穴用紅外線照射。每次都是30分鐘。配穴也用電針,法同上。一天一次。
(三)太陽灸貼敷法
取穴:關元、中極、神闕穴交替貼。
治療:每月月經前兩天貼四天,連續六個月對原發性痛經有99%以上的效果。
(四)冷灸
取穴
主穴:中極、關元。
治療方法:斑斑、白芥各20克,研極細末,用50%二甲基亞啉調成軟膏。
主要穴位每次取1個穴位,可交替使用,每次在月經前5天第一次,第二次月經潮濕或腹痛,兩個月經周期為一個療程。粘貼時,將麥粒軟膏放在膠帶上。一般粘貼3小時去除軟膏,可出現水泡并逐漸增加,2~3天后逐漸干燥結痂。如果水泡被擦破,涂上龍膽紫色藥水以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