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瀕危中藥材找尋替代之路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黨的十八大以來,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被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如何加強瀕危藥材人工替代研究、讓古老的中醫藥繼續大放異彩,成為新時代的必答題。新疆中藥普查隊隊員祖勒胡馬爾沒想到,尋找野生雪蓮的路竟那么難。天山野生雪蓮主要生長在海拔2400米到4500米的高寒環境。據《本草綱目拾遺》記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黨的十八大以來,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被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如何加強瀕危藥材人工替代研究、讓古老的中醫藥繼續大放異彩,成為新時代的必答題。新疆中藥普查隊隊員祖勒胡馬爾沒想到,尋找野生雪蓮的路竟那么難。天山野生雪蓮主要生長在海拔2400米到4500米的高寒環境。據《本草綱目拾遺》記
杜傳詩,長期從事口腔修復工作,對口腔固定修復學有很高的造詣。她主持研究的“SDA-I型牙用中熔合金的研制及應用”“CW-PA型烤瓷Ni-Gr-Nb合金的研制及應用”研究,分別獲省和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53年,從四川醫學院畢業僅3天的她便加入西藏昌都民族衛生大隊,一腔熱血投身西藏口腔衛生事業,為
營養理念已在全社會普及,臨床營養學科也進入開枝散葉期。而幾十年前,它的萌芽是埋在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老前輩腦海里的。其中,有一位名叫杜壽玢的老人,在國內率先研發糖尿病食物交換份,讓糖尿病人得到一個平衡膳食;最早開展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的測定,提出在醫院成立多學科營養支持小組;改革開放后,奔走呼吁,為營養學
重離子束:打敗癌細胞的新一代“殺手”【科技前沿】編者按近日,國家原子能機構聯合科技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7部門在京發布《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這是我國首個針對核技術在醫療衛生應用領域發布的政策性文件。去年以
6月30日,世衛組織發布新聞公報稱,中國正式獲得世衛組織消除瘧疾認證。公報說,中國瘧疾感染病例由上個世紀40年代的3000萬減少至0,是一項了不起的壯舉。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瘧疾是最兇險的傳染病之一。數十年來,世界多國科研力量持續投入到抗擊瘧疾的戰斗中。中國科研項目組則憑借中醫藥的優勢,走上了一
別大意,這些癥狀可能是癌癥信號◎段洪剛面對癌癥,大家往往都是談癌色變。這一恐懼的來源并不是空穴來風,近40年來,中國的癌癥負擔也大幅增加。據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發文稱:過去40年,中國人群死于癌癥的占比,從1973—1975年的10.1%增加到2015年的24.2%,癌癥負擔
“過去我們經常說‘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身邊像我這樣八九十歲的老人比比皆是,四世同堂盡享天倫之樂不是奢望。”在北京市地壇公園,剛剛鍛煉完身體的牛大爺笑瞇瞇地對記者說。新中國成立至今70年間,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年齡結構也處于巨變之中。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4
據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根據“干旱圖譜”展示了相關證據,證明人類在20世紀對全球的干旱狀況產生了影響。一項干旱嚴重等級的記錄揭示了三個明顯的趨勢,并且表明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以及氣溶膠可能影響到干旱風險。據信,人類活動驅動的氣候變化會改變全球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