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大量加工紅肉增加患癡呆癥風險
科技日報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在長達43年的隨訪中,飲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類(例如培根和香腸)的受訪者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13%。15日在線發表于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雜志《神經病學》上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用堅果、豆類或魚類等蛋白質來源替代加工紅肉可將癡呆癥風險降低約20%。食
科技日報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張夢然)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在長達43年的隨訪中,飲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類(例如培根和香腸)的受訪者患癡呆癥的風險增加13%。15日在線發表于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雜志《神經病學》上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用堅果、豆類或魚類等蛋白質來源替代加工紅肉可將癡呆癥風險降低約20%。食
長壽的飲食秘訣或在于“一日5餐”:2份水果 3份蔬菜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心臟協會旗艦期刊《循環》1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通過對代表全球近200萬成年人的分析表明,每天吃大約5份水果和蔬菜(其中2份水果,3份蔬菜,1份約80克),可能是延長壽命的最佳飲食攝入量。研究稱,富含
“吸煙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吃芹菜可降血壓”“‘手機信號增強貼’能增強信號”……這些曾廣泛流傳的流言在過去一年讓不少人深信不疑。近日,2020年度“科學”流言求真榜揭曉,多位專家對這些流言逐一進行了批駁和解讀,并提煉梳理出錯誤聯想、量變質變、成見效應、斷章取義、借“技”賣貨、夸大其詞等六大流言套路,
近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發一項由我國學者完成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發現,76%的新冠肺炎患者在發病6個月后仍有至少一個持續癥狀;與急性期相比,在發病6個月后患者體內中和抗體的滴度下降超過一半。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這項研究的結果?部分主要研究者對此進行了回應。急性期病情越重恢復越差該研究由湖北省武漢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發現,堅持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煙、不超重和經常鍛煉等),與50歲時無重大疾病(如癌癥、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預期壽命延長有關。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為,提高食物質量和敦促大眾采用健康生活方式
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深圳基地成立 新華社深圳3月27日電(記者白瑜)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所深圳基地以及肝臟無創纖維化診斷培訓中心27日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揭牌成立。此舉整合粵港澳大灣區內病毒性肝炎等肝臟疾病研究資源,有望快速推進肝病醫療、教學、科研水平。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