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肺癌防治早篩是關鍵
中新網北京4月18日電(趙方園)“肺癌防治需貫徹‘早篩早診早治’原則,尤其要提升公眾對健康體檢的重視。”4月15日-21日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舉辦肺癌防治科普義診活動。活動現場,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張毅接受中新健康等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早發現是預防癌癥的關鍵
中新網北京4月18日電(趙方園)“肺癌防治需貫徹‘早篩早診早治’原則,尤其要提升公眾對健康體檢的重視。”4月15日-21日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舉辦肺癌防治科普義診活動。活動現場,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張毅接受中新健康等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早發現是預防癌癥的關鍵
《分子細胞》雜志1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指出不同類型的癌癥擁有獨特的分子“指紋”,這些特征可以在疾病早期被檢測到。這項由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進行的研究發現,利用小型便攜式掃描儀只需幾個小時,就能以極高的精度獲取這些“指紋”,為開發新的非侵入性診斷測試鋪平了道路。這種測試能夠比現有方法更快、更早地識別
我國是肺癌第一大國,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嚴重威脅著我國居民的健康。11月17日是國際肺癌日,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了解肺部養護的相關知識。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養肺護肺好習慣 肺的健康關系到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呼吸。肺通過氣管、咽喉、口鼻直接與外界相通,是人體的第一道生命線。 山西
瑞典科學家在一項針對小鼠開展的研究中發現,補充維生素C和E等抗氧化劑,可能會增加肺癌腫瘤內血管的形成,促使肺癌惡化并擴散。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臨床研究雜志》。卡羅琳斯卡研究所馬丁·博格團隊此前發現,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E和n-乙酰半胱氨酸會導致肺癌在小鼠體內擴散。為更好地了解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
針方1穴位:大椎DU14、足三里ST36、血海Sp10、關元RN4。方法:毫針灸,補法,每天1~2次。適應癥:肺癌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者。針方2主穴:孔最LU6。配穴:根據虛實補瀉,如肺實瀉尺澤澤LU五、肺虛補太淵LU9。方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的方向,快速強刺激,留針30~60分鐘。適應癥:肺癌胸痛嚴
針灸可改善腫瘤患者的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減少放射治療的不良反應,調節人體經絡臟器的生理功能,提高身體抗癌能力。1)針方1主穴:孔最LU6。配穴:根據虛實補瀉,如肺實瀉尺澤澤LU五、肺虛補太淵LU9。方法:針尖面向經絡循環,刺激快,留針30~60分鐘。適應癥:肺癌胸痛嚴重者。2)針方2穴位:足三里S
很多人都聞癌色變,認為癌就是不治之癥,而且覺得癌癥,說得就得了,還治不好。但其實癌癥并不是一下子出現的,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如果在癌前病變的階段就能發現和止步,那么癌癥就很難發生。2017《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報告顯示,不論城市還是農村,腫瘤都是中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國男性發病前10位的癌癥依
中新網上海9月16日電 (記者 鄭瑩瑩)“肺結節可能是肺癌,也可能不是肺癌。”“結節只是CT上異常表現的一個統稱,無法與良惡性建立對應關系。不危害健康就是好結節。”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首席臨床專家姜格寧16日在上海市科協“科技會客廳”的主題報告上如是說。2021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之際,
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出版的《2020北京腫瘤登記年報》昨天發行,這是本市首次以年報形式公開發布居民惡性腫瘤監測數據。數據顯示,本市戶籍居民惡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死亡率呈下降趨勢。據悉,今后市腫瘤防辦將每年發布一次年報,為腫瘤防控提供更加扎實、科學的依據,同時不斷完善癌癥防治體系。《年報》匯總了2
羊城晚報訊 記者陳輝、通訊員陳鋆報道:近日,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新《2020全球癌癥報告》。乳腺癌一舉超越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新發病例數為226萬。乳腺癌憑啥超越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羊城晚報記者采訪了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癌首席專家王樹森教授。據王樹森教授介紹,
中新網長春4月15日電 (記者 郭佳)記者15日從吉林省腫瘤醫院獲悉,東北地區首家“肺癌罕見突變門診”在該院成立。4月15日至21日是第27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當天,吉林省腫瘤醫院“4.15”腫瘤防治宣傳周啟動暨肺癌罕見突變門診揭牌儀式在該院高新院區拉開帷幕。據介紹,肺癌罕見突變門診成立后,院方將
中新網杭州4月13日電(錢晨菲)13日,浙江省腫瘤防治辦公室發布最新癌譜:男性發病第一位為肺癌,女性發病第一位為甲狀腺癌。男女性癌癥死亡排名第一皆為肺癌。2019年,浙江共收集了該省14個國家級腫瘤登記地區上報的癌癥發病與死亡資料,腫瘤登記地區覆蓋人口14250844人,約占浙江省戶籍人口的29.1
中新網上海9月30日電 (陳靜湯佳貞)第五屆上海市抗癌科技獎30日頒獎。12個項目獲獎展示了近年來上海市腫瘤診治研究的大方向和新高度。上海市抗癌協會方面30日對記者表示,這些獲獎項目強調了腫瘤診治精準化及全程精細化管理,在多學科的協同合作下共同解決診療難題,并將學術成果轉化為臨床能量,改善患者的預后
一說到癌癥,很多人就會認為這是一種不治之癥,尤其是被稱之為“癌癥第一殺手”的肺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相關資料顯示,目前肺癌年發病人數高達160萬,肺癌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但是,肺癌真的那么可怕?是不治之癥嗎?不是!1.肺癌究竟是怎么導致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們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統計數據,癌癥是美國人死亡的第二個主要原因。然而,當談及有關這種疾病的知識時,公眾仍然對它一知半解。更糟糕的是,對疾病的許多認識誤區在網上和線下傳播,使得人們很難從毫無根據的謬誤中識別出正確的信息。美國“最佳生活”網站收集了科學證據和專家建議,駁斥了這個領域最常
肺癌被認為是癌中“殺手”,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種癌癥之首,很多患者剛被確診為肺癌時,往往已是中晚期。咳嗽、咯血就是肺癌?還有哪些病癥容易被忽略或混淆?其實,咳嗽、咯血不一定就是肺癌,也有可能是結核或其它疾病。肺癌患者常常伴有咳嗽和咯血,咯血以后痰中帶血,這與支氣管擴張等疾病造成的咯血不同,它常常是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吳靜教授近日介紹,父母任何一人吸煙,兒童患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和喘息性疾病的風險均高于父母不吸煙的兒童,且兒童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次數隨吸入二手煙的增加而增加。吳靜表示,男性是吸煙的主流人群,吸煙除了對孩子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對男性自身的危害更為嚴重,肺癌、慢阻肺、心
我國日前出臺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目標,要基本實現癌癥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防癌體檢該查什么、怎么查?健康中國行動提到,規范的防癌體檢是發現癌癥和癌前病變的重要途徑。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表示,區別于國家付費的組織性篩查,防癌體檢的成本主要由
中新網上海6月27日電(鄭瑩瑩)據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消息,該中心的楊巍維研究組最新研究發現抑制肺癌轉移的代謝小分子,該成果于北京時間6月27日凌晨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研究人員介紹,中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人數超過73萬,死亡人數超過61萬,5年生存率低至16.1%,肺癌
專家提醒:不必談“節”色變 預防肺癌應警惕三手煙 新華社成都4月23日電(記者董小紅)近年來,身邊的“肺結節患者”突然多了起來,特別是在體檢之后,不少人都檢查出了肺結節。專家提醒,肺結節并不一定導致肺癌,不必談“節”色變,預防肺癌還應該警惕三手煙。 正在成都召開的第十屆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大會上,中
吸煙是引發肺癌的關鍵因素,為何很多女性不吸煙也一樣患上肺癌?在今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期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一區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毛友生教授做客新華網“健康大講堂”時指出,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女性肺癌還有三大高危因素:第一,吸二手煙。與西方女性相比,
超八成肺癌死亡患者由吸煙引起(健康互聯網)目前我國有約3億煙民和7.4億二手煙受害者,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0%以上是由吸煙或被動吸煙引起的。在近日舉行的以“更好地控煙,更好地宣傳”為主題的京津冀媒體控煙宣傳活動上,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強調,京津冀媒體聯合以多
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接受記者采訪。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4月10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10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最新研究發現,中國自主研發的一種全新靶向抗癌藥物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效果十分明顯。該成果引起全球專家的高度關注。據悉,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肺肉瘤樣癌患
科學家尋找煙草危害健康的證據用了半個多世紀。如今,電子煙的危害雖然不會耗時這么久,但也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經費。2019年以來,有關電子煙的爭論不斷。1月8日,PaperClip回形針的一期叫做《低焦油香煙騙局》的節目中植入電子煙廣告,引發了一波對電子煙的討論。前幾天的3·15晚會,更是讓電子煙獲得了廣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諸多研究表明,六成癌癥都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可防癌建議千萬條,最重要的是哪幾條呢?近日,美國癌癥協會(ACS)、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CRF)與美國癌癥研究所(AICR)三大部門聯合“叫板”癌癥,為公眾推薦了五條最重要的防癌建議。體重指數(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