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蛋白能快速分析檢測病毒
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張佳欣)盡管針對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診斷測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其仍需要復雜的技術來準備樣本或解釋結果,這使得它們在醫療資源稀缺地區的推廣變得不切實際。發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學》雜志上的一種靈敏的方法,可在短短20分鐘內分析病毒核酸,且可使用“夜光”蛋白質一步完成。螢
科技日報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張佳欣)盡管針對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診斷測試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其仍需要復雜的技術來準備樣本或解釋結果,這使得它們在醫療資源稀缺地區的推廣變得不切實際。發表在15日《ACS中心科學》雜志上的一種靈敏的方法,可在短短20分鐘內分析病毒核酸,且可使用“夜光”蛋白質一步完成。螢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賽娟31日表示,近期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癥狀的人群中,重癥主要集中在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體中;元旦和春節即將到來,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都需要重點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轉化醫學國家重大基礎設施(上海)陳賽娟團隊和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范小紅團隊聯合攻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國家衛健委昨日通報稱,10月7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47例,含167例由無癥狀感染者轉為確診病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1301例,其中內蒙古386例,新疆344例,湖北108例。呼和浩特病例涉及學校、農貿市場等場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昨日召
新華社北京7月14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世界衛生組織13日發布的新冠疫情周報顯示,全球每周的新增確診病例數已連續第5周攀升,尤其是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新亞型BA.5的傳播在加速。多國衛生部門警告,病例數迅速反彈意味著防疫不容松懈。這是世衛組織發布的第100份疫情周報。數據顯示,截至10日
13日0時至24時,大連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0例,為大連本輪疫情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新高。至此,10天的時間,大連已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235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54例。目前,當地疫情發展態勢如何?疫情防線是否筑牢?物資供應是否充足?記者進行了追蹤。聚集性特征明顯 感染人數迅猛增長國家衛生健康委疾
新華社西安10月23日電(記者藺娟)記者從陜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獲悉,10月17日凌晨,該中心接到病例1閆某和病例2姜某的標本后,立即復核并啟動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經鑒定,毒株型別為德爾塔變異株。18日測序結果上報國家疾控中心后,經初步比對分析,認定該變異株與內蒙古二連浩特疫情、新疆霍爾果斯疫情的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王艷剛、夏子麟)記者21日從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1日0時至14時,北京新增1例京外關聯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新確診病例為19日確診病例之妻,現住豐臺區恒富中街。19日作為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2
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8月1日下午通報2例本地確診病例后續處置情況。重慶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夏宇介紹,經病毒基因測序,重慶兩例本地確診病例均為感染德爾塔變異株,與南京本輪疫情的病毒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重慶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8月1日12時,全市已對包括密接和次密接人員在內的235372人開
國際戰“疫”行動據美國《科學新聞》雜志網站1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細胞》雜志刊文指出,單一突變T372A或是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罪魁禍首”,最新研究有助科學家開發出更好的新冠肺炎療法或疫苗。在最新研究中,來自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18.2萬個新冠病毒基因組,探究可能有助于病毒適
禽流感又一次興風作浪來“偷襲”人類了,這回,它們派出了一位“熟悉的陌生人”——H10N3。國家衛生健康委6月1日通報,江蘇省發現一例人感染H10N3禽流感病例。這名41歲的男性患者,目前居住在江蘇鎮江。4月23日出現發熱等癥狀,4月28日因病情加重收入當地醫療機構救治。不過,目前患者病情穩定,基本達
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張瑩)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30日在日內瓦正式發布。報告認為,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由中間宿主引入人類。4種途徑、5個層級今年1月14日至2月10日,17名中方專家和17名外方專家組成聯合專家組,分為流行病學、分子
新冠病毒變化多端,基因測序怎么跟節奏 世衛組織發布科學應對指南國際戰“疫”行動◎實習記者 張佳欣在受到大規模全球緊急情況的挑戰時,如何科學有效應對是全球面臨的共同現實。新冠肺炎大流行為科學開啟了巨大的機遇,并讓科學在這之中充分發揮了作用。其中,以閃電般的速度開發疫苗就是核心技術能力的體現,基因組測
(抗擊新冠肺炎)上海推出“病毒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 疫情期間在線免費向社會開放中新網上海1月8日電 (鄭瑩瑩)據上海科技創新資源數據中心(以下簡稱:數據中心)8日發布的消息,由該中心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聯合打造的“病毒基因組檢測分析平臺”于2021年第一個工作周正式更新上線。該平臺可進行病毒
隨著國產新冠病毒疫苗附條件上市,上海、北京、山東等多個省份加快啟動大規模接種。怎么預約、誰能盡快打?哪些禁忌癥不能接種?有不良反應怎么辦?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有關部門作出權威回應。怎么預約、誰能盡快打?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曾益新介紹,2020年12月15日
新研究:“沉默突變”可能使新冠病毒獲進化優勢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郭洋)新冠病毒從野生動物“躍遷”至人類后為何變得如此難以遏制?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中發生的一些“沉默突變”可能起到了促進其傳播的作用。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在該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先前研究
中國香港日前報告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病例,一名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的33歲男子經治療后康復出院,8月前往歐洲旅游返港后再次確診。康復后重復感染是否意味著即使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也無法真正戰勝疫情?該病例為新冠疫情防控帶來哪些啟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例并不是常規事件,沒必要過度擔憂,
新華社北京8月26日電(記者張瑩)中國香港日前報告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病例,一名3月底確診感染新冠的33歲男子經治療后康復出院,8月前往歐洲旅游返港后再次確診。康復后重復感染是否意味著即使新冠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也無法真正戰勝疫情?該病例為新冠疫情防控帶來哪些啟示?專家們認為,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案
新冠病毒在日本變異是否應該擔心? ——訪日本國立長崎大學病毒學家北里海雄國際戰“疫”行動本報駐日本記者 陳 超日本國立感染癥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日本3月的疫情主要是由歐洲相關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導致,但這波疫情已在5月下旬暫時平息。6月中旬起,以東京為中心點,出現了大量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變異病毒,而
世界衛生組織8月1日宣布,新冠疫情仍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計疫情持續時間較長,需要有長期應對措施。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截至歐洲中部時間8月1日10時(北京時間16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89321例,達17396943例;死亡病例增加6142例,達675060例。 新
伴隨著冷空氣的降臨,秋冬交替時節的流感流行季要來了。有數據表明,每年的流感季節性流行在全球范圍可導致300萬—500萬重癥病例,29萬—65萬相關死亡案例,僅我國在2018年就有70余萬例流感感染患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國內外相關單位、機構共同倡議,將每年11月1日設立為“世界流感日”,呼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