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檢可預測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
科技日報巴黎2月27日電 (記者李宏策)法國科研團隊在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開展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血液標記物,可有效預測Ⅱ型糖尿病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近期的《循環研究》雜志上。法國科學家對循環于血液中的一種白細胞群體——單核細胞進行了深入分析。法國糖尿病聯合會發言人、心臟病學家
科技日報巴黎2月27日電 (記者李宏策)法國科研團隊在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開展聯合研究,發現了一種血液標記物,可有效預測Ⅱ型糖尿病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該研究結果已發表在近期的《循環研究》雜志上。法國科學家對循環于血液中的一種白細胞群體——單核細胞進行了深入分析。法國糖尿病聯合會發言人、心臟病學家
越來越多的中年人體檢時提示有頸動脈斑塊。這個看似老年人才有的毛病已經逐漸年輕化。通常發現斑塊,大家會聯想到血管堵塞、腦梗……那么,發現頸動脈斑塊真的有那么可怕嗎?到底要不要治療干預?哪些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呢?今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尊敬教授為您詳解頸動脈斑塊帶來的健康問題。變糊涂還頭暈要警
“媽,能不拿木耳做菜了嗎?吃了快仨月了,放過我吧!”“年輕人你懂個啥,多吃這些有助軟化血管,你現在多吃預防啊,別像你媽我現在動不動就去檢查心臟,來,再吃幾口……”“娘親,你吃這些真沒用啊!說了八百遍了,血管是沒法軟化的,更別說吃木耳能讓它軟了,全世界都在發文章說吃木耳軟化血管是謠言,你怎么就看不見看
人的血管就像家里的水管一樣,久了難免會有“垃圾”堆積,形成斑塊,這些斑塊不僅看起來疙疙瘩瘩,而且一旦出現誘發因素,比如動脈斑塊的某個部分破裂,就會像火山噴發一樣,誘發一系列變化,形成血栓或引發梗塞,這就好像身體被安了一個不定時炸彈,隨時會爆炸。01每個人都會有斑塊嗎?從醫學上簡單地理解就是血管老化了
最近,聽見一位朋友的吐槽,差點讓我當場笑昏過去。.hzh {display: none; }這段日子,她男朋友沉迷健身,頓頓吃減脂餐,不是水煮白菜,就是水煮雞胸肉。不僅自己吃,還讓她吃。除此之外,她男朋友還堅持每天夜跑。結果,她因減脂餐難以下咽很快瘦成閃電,而她男朋友的將軍肚還是那么圓滾滾,甚至還悄
新華社重慶1月25日電(記者柯高陽)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是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我國科研人員近期在動脈粥樣硬化的靶向治療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于日前由生物醫學領域國際期刊《治療診斷學》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顯示,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
父母患有高血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子女也會患上這類疾病嗎?該如何預防?今天,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三科醫生東瀟博和大家聊聊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預防措施。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腦梗塞(死)、腦出血、心肌梗塞(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共同特點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不是遺傳性疾病,這種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猝死,聽起來像是一種突然爆發的死亡,其實是從生活中不好的習慣積累而成。網絡上流行著“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先來”,這句話提醒我們,要珍惜現在,從改掉不良習慣做起。統計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54萬人,每天有近1500人發生心源性猝死。那么,什么是心源性猝死?誘發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預防猝
秋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治和保健非常重要。近日,邀請西安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神經內科ICU主任王新來作客健康熱線,就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作了深入淺出的解答,以下為部分精彩內容摘錄:問:我體檢檢查出頸動脈有粥樣硬化斑塊,但是沒有什么癥狀,這要緊嗎?王新來:人到老年的時候都不能避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口腔與頜面部疾病系的研究人員通過長達27年的隨訪發現,拒絕刷牙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會有患心臟病的風險。成人牙齦疾病與心臟病之間的關系早已被很多研究證實,但人們對兒童時期口腔健康如何影響以后的生活知之甚少。新研究為了觀察兒童口腔感染與今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
山東讀者黃先生問:我患糖尿病已有五年。前段時間到醫院復查,醫生說我尿酸高,診斷為高尿酸血癥。它們都是代謝疾病,請問是否有關聯?火箭軍總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涂曉文解答:尿酸代謝與糖代謝是一對“難兄難弟”,國內外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與多個靶器官的損害密切相關。尿酸鹽沉積于關節,會造成痛風性關節炎,最終導致關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 周 滔血管暢通是人體健康的基礎,不同的生活習慣會對血管健康造成巨大影響。要保護好血管,最好先了解生活中那些損傷血管的壞習慣。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對血管造成極大危害。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濃油赤醬,高油、高鹽、高糖,葷多于素,都會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