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對于養生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在新的一年開一個好頭,讓一切都順著好的趨勢去發展,可謂事半功倍。推薦春天經常做的五件事,為健康奠定基礎。
第一招:排毒喝花茶。
冬天很冷,人喜歡吃熱食。特別是春節假期,大魚大肉,辣味,再來一兩杯酒,全體人員都會變暖。但是正是因為冬季熱性食物吃多了,到了春季,就要給自己的腸胃減負,清腸排毒。
早上喝淡鹽水,小便,幫助排毒。血壓高的人,可以換成溫熱水的血糖值低的人,喝蜂蜜水也有效。春天注重喝春茶,無論是綠茶還是花茶,都能起到排毒、氣的作用。尤其是茉莉花茶,氣味香甜,提神效果更佳。
為了排毒身體,必須保證大便順暢。建議大便不好的人適當多吃蘿卜、白菜、馬鈴薯、紅薯,幫助排便的自我按摩,每天繞著肚臍順時針至少揉36次,按住肚臍左右三指寬有酸脹感,有通便的作用。
第二招:晨練拉拉筋。
古人提倡在春天晨練,他們認為這是一年四季中鍛煉效果最好的時期,可以徹底放松禁錮一冬的身體。年紀稍大的人,最適合散步,也可以在空氣好的公園里深呼吸,伸腿,拉筋。有句話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這種說法有點夸張,適當伸展韌帶確實有助于身體血氣暢通,還有消除疼痛和毒素的效果。春天要養肝養膽,鍛煉時請拍兩肋外側。這里是中醫所指的肝膽區,掌心適度拍打,通暢氣血經絡,達到養肝養膽的效果。
一年的計劃是春天,除了戶外鍛煉,還應該多出去旅行??梢栽谀瓿踔贫ㄒ惶茁眯杏媱?,根據假期的長短、季節的特征等規劃四季旅行,在接下來的一年里體力發展。
第三招:春天吃酸甜的嘴。
唐代孫思邈《千金方》記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因為春天吃過多酸性食物會使肝火過旺,從而損傷脾胃,應多吃些性溫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如糯米、南瓜、大棗、山藥、銀耳等。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具有收斂作用,不利于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如果吃得會損害陽氣。然而,所謂少酸多甜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能走極端。更好的方法是多吃酸甜的東西,水果和飲料都可以,有助于平衡體質。
第四招:多吃芽類蔬菜。
春季是生發季節,按照天人合一的原則,同樣具有生發氣息的芽類蔬菜,適合春季食用。例如,豆芽、豆苗、竹筍、蒜苗、芽菜等,可以炒、煮、餡,清淡、溫暖。韭菜、生姜、雞湯有助于養陽,可以多吃草莓、橙子、獼猴桃也可以適當多吃,重點推薦枸杞菊浸水,養肝。另外,蜂蜜是春天的大補品,不僅可以喝蜂蜜水,還可以在熱牛奶中加入燕麥和蜂蜜,味道更好。
第五招:在太陽下梳頭。
古人養生,重視夜臥早起,在庭院里散步,緩慢形狀,也就是說,古代人們在春夜早起,在廣闊的地方散步運動,開發寬松的衣帶,不束縛身體。這個原則現在也很適用。
春天要養陽,所以要多曬太陽。特別是早起的時候,一邊曬太陽一邊梳頭,按摩頭上的百會穴,有助于增加陽光,滋潤五臟。春天養肝,肝開眼,養眼也能保護肝臟。建議人們全身放松,面對太陽,閉上眼睛,使玻璃窗和眼瞼過濾強烈的太陽線,同時轉動眼睛,順時針后反時針,每天堅持十幾分鐘。人們也可以每天回家用清水洗眼周、眼瞼,揉眼周,促進血液循環。
春天風大干燥,需特別注意補水,防燥排毒;因氣候變化大,需按天氣隨時增減衣物,有慢病的老人尤其要做好保暖工作,后背、腰腿都是重點。春天復蓋的原則是,日平均氣溫在15℃以下,或者日夜溫差在8℃以上的話,最好不要脫棉衣。
心理逆時差。
春季養肝最重要的是保證心情順暢,但春節剛過,很多人在突然改變生活方式的過程中,會產生不適,影響心情。因此,建議人們盡快推倒時差。
上班族花一點時間回顧節前的工作,擬定新年計劃,就會以比較主動、有準備的心態來應對工作,不會顯得手忙腳亂。節日過后,要迅速恢復日常工作習慣,清淡飲食,白天盡量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迅速恢復時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