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胃病多吃面?這句話是真的嗎?那么,為什么面食能夠養胃,在飲食上我們養胃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適當吃面食更養胃
老胃病有幾個典型的癥狀:胃痛、胃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消瘦、貧血、大便不規律、口臭等等。其實,胃不好多吃面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通常來說,面食要比大米做成的食物更好消化一些,二者雖然同屬淀粉類食物,但所含的淀粉構造不一樣,導致消化的結果不一樣。尤其是發面食品,對胃酸多的人來說,應該多吃一些,因為發面時所用的蘇打屬于堿性,可以中和過多的胃酸。喜歡吃米的,可以選擇把米飯做的軟一點,硬的米飯不容易消化的。盡量少吃糯米做成的食物,這些也不利于消化。
小麥性平,味甘,易消化,可多吃。面食確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對脾胃虛弱者有保健作用。面食因為易消化,吃的時候胃酸就分泌得少,胃不至于疲勞與大米相比,小麥略顯濕滯,所以一般都要碾粉做成面制品或干燥成麥片食用。小麥養胃生津之力稍差,但益氣充形效果卻有勝之。另外,面如果經過發酵,其滯氣之性就會大為減輕,更助于人體消化。面條雖然沒有經過發酵,但由于被細切水煮,不但不會滯腸胃,還有養胃氣的功能。面條里有堿,其面湯也是很有營養的。烤過的面食也養胃,適合有胃病的人食用,如干饅頭片、干面包片等。
吃什么面食好?
面的種類有很多種,除了最普通的用小麥粉制成的面條外,蕎麥、燕麥等用雜糧做成的面條保健作用更好。
其中,最突出的要屬蕎麥面。蕎麥中的維生素B和煙酸含量較高,而且,一種叫蘆丁的成分,是其他谷類中很少有的。煙酸和蘆丁具有降血脂、軟化血管、預防腦出血的作用,因此,蕎麥面適合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的人食用。此外,蕎麥面還具有輔助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但要注意,蕎麥面性涼,脾胃虛寒者應盡量少吃。
還有中老年人的食療佳品,能夠降血脂和輔助降血糖,這就是燕麥面和豆面。但燕麥面有通利小便的作用,遺尿患者最好少吃。豆面一般用綠豆或黃豆制成,蛋白質含量較高,為了避免加重腎臟負擔,患有腎炎和腎功能不全者要慎食。
除了雜糧面外,目前市場上還有五顏六色的蔬菜面,用新鮮的菠菜、南瓜、番茄、白菜、胡蘿卜等蔬菜汁和著面粉做成,與普通的面條相比,蔬菜面不僅口感好,而且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營養價值較高。
其實米也能補脾益氣
中醫認為,粳米味甘性平,能補脾養胃,強壯滋養。糯米有暖脾胃、補中益氣的功能,可配合治療胃寒弱、消渴、尿頻等。谷芽有健脾消食的功效,有助于治療食物停滯、食欲減退及消化不良等。米糠能健脾胃、消腫利尿,有助于治療腳氣病、水腫、泄瀉及維生素B1缺乏癥。由此可見,米同樣是補脾養胃的佳品,而選用面食抑或米飯,僅與地域及飲食習慣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