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油條,一直是早餐的黃金搭檔,也是很多人的最愛。可是最近在網上卻有一種說法,喝了煮沸了的豆漿,有時候也會出現中毒的現象,這就讓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了,難道煮沸的豆漿并沒有熟嗎?不然為什么會中毒呢?
喝豆漿為什么會中毒
首先,給大家普及一個常識:未煮熟的豆漿,里面有一種成分叫“皂甙”,它會讓人產生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影響人體健康。另外,生豆漿里還含有一種叫做抗胰蛋白的酶,它會降低胃液消化蛋白質的能力。所以豆漿一定要徹底煮熟了才能喝,不然就會出現上面所說的中毒癥狀。
怎么判斷豆漿熟沒熟
相信大家對為什么豆漿為什么會中毒的情況已經知曉清楚,但是卻又陷入了另一個謎團,那么我應該怎么判斷豆漿熟沒熟呢?那么請繼續往下看。
當豆漿的溫度達到80-90攝氏度時,豆漿含有的皂甙就會受熱膨脹,從而產生大量的泡沫,出現了假沸的現象,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認為豆漿已經沸騰,應該已經煮熟了,就停止加熱了。其實這只是一種假沸的狀態,此時的豆漿是未煮熟的,里面仍含有大量的皂甙,此時關火服用,就會出現中毒癥狀。同樣,用豆漿機煮出來的豆漿跟在鍋里煮的豆漿一樣,也會出現上述情況。
所以,一定要注意,在家里自制豆漿時,豆漿在鍋中沸騰之后,千萬不要著急關火,要轉小火繼續煮5分鐘左右,直至其徹底煮熟;如果是用豆漿機,最好是在煮沸之后,再倒進鍋中煮上幾分鐘,這樣飲用才保險。
喝豆漿有什么好處
大部分人都喜歡喝豆漿,不僅是因為你口感潤滑細膩,更在乎其內含的營養價值,因此豆漿也是很多人選擇的春季養生的首選。
喝豆漿能強身健體,增強體質,豆漿中含有的大量纖維素能夠防止糖尿病;所含的豆固醇和鉀、鎂,是有力的抗鹽鈉物質能夠降血壓,所以對高血壓患者有著很好的調養作用。豆漿中所含的硒、維生素C、E,有抗氧化功能,因此對抗衰老也有一定的效用。